(上接一版)根据收集到的项目资料情况,该局及时深入招商单位召开“项目服务会”,对项目进行前期预审和评估。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或鼓励类的项目,该局勇于担当,为其出具环保意见、开辟“绿色通道”,使其在环评期间就得以同时办理工商注册、征地、银资账号等手续,为项目早日开工赢得时间。
在中站区环保局,“为民承诺告知书”张贴在醒目位置。凡由该局审批的项目,原定7天的变为3天,原定3天的变为1天,上报意见书当天出具。对由上级环保部门审批的项目,该局实行无缝式对接,派人陪同业主到上级单位,直接引入科室、引见办事人。同时,对项目进行跟踪服务,一周一过问,及时提供环评报告所需的地质、水文、气候、人口及原环境状况等数据资料。
不留后患,不留遗憾,中站区环保局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作为项目把关的根本红线,对项目把关不搞一家说了算,不怕给自己添麻烦,让社会公众来建言。2007年,该局在全市率先推行了新建项目公众评议制,对可能造成环境影响并纳入省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一律实行环境影响公众评议。参加公众评议的人员包括周边居民代表、有关专家和环评单位负责人。业主要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项目内容、生产工艺、排放成分、环保措施及达标程度,当场解答群众、专家提出的问题,并将各方意见、建议纳入环评报告中,进一步修改完善工艺和污染治理措施。
前期把好项目环评关,后期做好“三同时”验收工作,中站区环保局在加大环保设施建设督察力度的同时,致力做好服务工作。很多企业对环保设施安装及调试缺乏经验,往往不能顺利达标。该局对每一个新上项目都要进行现场指导,通常一个项目都要反复指导、调试达数十次。
弘瑞橡胶有限公司是一个橡胶再生利用项目,其环保设施涉及6个生产部位,其中硫化废气中含有非甲烷总烃,必须在排放前进行焚烧处理。可是,焚烧炉不仅成本高,而且技术不成熟,环保治理遇到难题。中站区环保局了解情况后积极为其收集资料、寻找专家,终于找到了先冷凝后燃烧的新工艺,不仅治理效果达标,而且节省成本一半以上。
执法、管理、服务,已经成为中站区环保局日常工作的“三同时”。设身处地为企业搞好服务,成为每个科室的自觉行为。2010年下半年,一家生产氧化锆的企业因资金等问题未能按照环评报告要求如数建成生产线,因此不能如期验收投产。该局建设项目管理科工作人员急企业之所急,多次往返省、市有关部门,协助企业申请变更环评报告,并请来专家现场指导,最终变更为分期验收,保证了企业及时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