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环境秩序是一个城市的“脸面”,是对外形象的展示。环境美、秩序好,群众才能生活的更舒心,客商投资才会更倾心。
中原经济区建设给武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中心城市产业辐射的叠加效应开始显现。今天的武陟,城区规模日益扩大、人口日益增多、商业日益活跃、承载压力日益增大,这些无疑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县城管局在转变中不断探索出路,在创新中打造出一个美丽的武陟县城。
创新机制,走出城管难“怪圈”
城市管理工作存在这样的怪圈:环境乱了——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城管部门为此尝透了苦头。县城管局局长辛明景一上任,就迫切地要改变这种局面。
然而,管理城市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建立一种长效的机制,才能有效遏止脏乱差,才能真正营造一个整洁优美、秩序优良、环境宜人的城市环境。
集思广益,从班子成员、机关干部到普通的环卫工人,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其他城市的先进管理做法中,符合武陟实际的经验也被借鉴。一项项城市管理新机制不断出台——
队伍保障。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城管局根据城区管理工作量,协同劳动部门安置320名“4050人员”充实到环卫清扫保洁队伍,不仅缓解了下岗职工就业难问题,还加强了环卫工作力量,使城区环卫保洁服务实现了全天候、全覆盖。
职责分明。流动摊贩、店外经营等现象往往集中出现在8小时工作时间之外,城管人员上班它就“下班”,城管人员下班它正好“上班”,形成“两不见面”,成为城市秩序管理的“顽疾”。针对这一特征,县城管局打破原有8小时工作制,果断实行“错时工作制”,将巡查人员向重点“时段”和重点“地段”倾斜,在上下班时段和晚上均安排精干队员对兴华路、红旗路等路段加强巡查,发现违章及时处理,做到治理一段、带动一路、管理一块、规范一片。人民广场前原来有许多摊点,城管队员一下班,他们就很按时的出来占道经营,妨碍交通秩序,影响群众休闲环境。自从采取了错时管理,巡查队员对该处实行重点监管,彻底取缔了该处的流动摊点,道路畅通了,卫生整洁了,秩序规范了,受到群众好评。
应急反应。健全完善了城管热线管理制度,24小时专人值班,随时受理群众对损坏环卫设施、绿化设施,以及影响市容秩序方面违章现象的举报和投诉,一经受理,机动巡查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第一时间处理问题。
多方互管。城管执法与环卫、绿化、市政联动,保洁人员发现乱倒垃圾,随意砍伐毁坏行道树,施工践压绿化带等违章行为,都能够随时联系城管大队,执法人员及时赶到现场处理,形成监督信息共享,种管与保护一体,查处及时、保护得力的有效工作机制。
“根据制度,我们对自己的职责更加清楚了,尽管工作量比以前增加了许多,但看到群众满意了,我们也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城管大队队员赵新国说。
强化保障,提升服务水平
目前每天在武陟城区分布着500余名环卫工人,他们分班作业,工作在道路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岗位上,为维护整洁卫生的城市环境而辛苦工作——对兴华路、黄河大道、红旗路等城区主要道路实现“两扫全保洁”;对朝阳一、二、三路等次干道实行“两扫一保洁”;每周对城区兴华路、黄河大道、武方路等路段的隔离带和垃圾桶等环卫设施进行清洗刷新;为了控制好源头,专门成立清掏服务小组,对所管辖的城区家属院、住宅小区实施生活垃圾管理上门收集服务;投资200多万元,对瑞丰游园、7个垃圾中转站、6座公厕进行了升级改造;增添了环卫自卸车、摆臂车、吊桶车和环卫装载机;更换了80辆密闭人力三轮垃圾车、60辆普通人力三轮垃圾车;新安装垃圾桶300个、车载垃圾箱16个、环卫果皮箱760个。
环卫设施完备了,清运能力增加了,随意倾倒垃圾的现象明显减少了,道路干净整洁了,市民出行心情也顺畅了。
“我们这儿以前是垃圾随处倒,一刮风飘得到处都是,后来建了垃圾中转站,环境有了大变化。每天把家里的垃圾装上袋子放到门口,环卫所的工作人员会在固定时间把垃圾清走。”家住朝阳二路祥和巷的张大妈谈到近几年周围环境卫生的变化,心情十分喜悦。
放眼市场,构建城市绿化监管新模式
今年我县要创建省级园林县城,以“大环境绿化”促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园林绿化管理,更科学的城管思路和方法必不可少。
——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对城区内外环共40万平方米绿地、游园景点的绿化养护管理权进行公开竞拍,选择具有园林绿化资质的专业绿化公司进行管护。县城管局切实加强绿化监管机制,严格按照《城区绿化养护管理办法》明确的管理任务和管理标准,跟踪检查。同时与养护方签订养护合同、补植合同和绿化养护四级联保责任书,大力推行养护质量检查评比活动,确保绿化养护效果。截至目前,各养护段绿化版块、草坪基本做到了花带修剪平整,浇水施肥合理,日常保洁到位,花池内基本无杂草、无垃圾杂物,真正实现了园林绿化工作资源社会化、管护市场化和经营规模化。
——积极拓宽绿化建设投融资渠道,一批城区绿化重点工程迅速完工。
采取定人、定点、定责的“三定”管理办法,严把土建工程质量关、整地换土关、苗木质量关、规范栽植关和苗木成活关,城区行道树补栽,花带、游园、景点的补植任务完成;
协调社会资金264万元,完成了工业路、小原村口、兴华路东段、沁河大堤、和平路北段等绿化建设任务;
投资270余万元,完成了武方路排水和绿化工程;龙源路西段和分车道景观树、行道树栽植任务;迎宾大道分车道行道树、景观树栽植任务等;
投资95万元对原沁河桥垃圾填埋场进行了绿化改造,建成了总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的沁河公园,使原来的垃圾填埋场变成了居民休闲的好去处,在沁河堤岸建立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目前,县城管局已完成了兴华路、红旗路、和平路、黄河大道、文化路、沁河路2000棵行道树春季修剪任务;
完成了人民广场、瑞丰游园、江河游园、沁河游园等的绿化升级改造任务,栽植高大落叶乔木200余棵、景观树150余棵。
现在的武陟县城,道路干净整洁、秩序井然,广场、游园绿意盎然,市民休闲自得悠然,一个和谐、文明的新武陟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翟晓飞 石希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