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娱体育·新农村 上一版3  4下一版
奔三路上的激情与梦想
延伸阅读
百变影后范冰冰
土地流转“转”出高效益
美景秀出满谷春
图片新闻
南张羌镇:转变思路 拓宽销路
射击世界杯美国站开战
朱启南获铜牌
丁宁“封后”仍居世界第三
中国独占前五
“三驾马车”助力农民增收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5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景秀出满谷春

作者:本报记者 郭树勋 本报通讯员 马道洲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10年不要财政一分钱,靠自身发展赢得市场,并带动4个行政村的3000名农民致富,这就是被称为“民生工程”的丹河峡谷景区——  

  丹河峡谷景区位于沁阳市东北16公里处,分布着大小132个景点,是一处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区。

  然而,10年前这里还是交通闭塞、与世隔绝的荒沟沟,许多山民一辈子难得走出一趟大山。

  丹河峡谷景区最初是由沁阳市常平乡组织丹河沿岸各村进行开发的。由于资金短缺,景区开发建设非常缓慢。面对生存困境,景区负责人经过反复思索,最终酝酿出一整套决定丹河景区前途和命运的发展蓝图——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和社会参与支持的工作方针,按照旅游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战略化、旅游管理综合化、旅游宣传一体化的总体思路,突出丹河峡谷“洞、河、寨”的资源优势,创新管理体制,完善产业体系,推动景区大发展。

  丹河峡谷景区成功开发了神仙洞、六郎寨、明清小山村、影视基地、花果山、水上游乐、CS野战基地等旅游景点和项目,形成了以丹河为中心,以神仙洞、宋寨景区为双翼的旅游新格局。“好的旅游资源,必须要有好的推介。”丹河峡谷风景管理局局长任彩燕说。在重点线路的宣传促销上,该景区果断采取了以“山水丹河、文化丹河及历史丹河”为主要内容的立体推广战略,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专题策划活动,征集休闲旅游主题口号、拍摄乡村旅游专题片、举办山村风俗摄影大赛,极力打造山村休闲度假旅游品牌。

  如今,丹河峡谷景区已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原来的荒山沟如今已披上了浓绿的新装,昔日的脏、乱、差也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青山绿水、树木葱茏和环境幽雅的山水画廊,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北国小江南”。

  随着景区的日益兴旺,当地的村民不仅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而且使农产品不出家门就变成了商品。特别是家庭宾馆的生意日益火暴,刺激了餐饮业的发展,各种土特产品供不应求,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不断增加。山外一些农民主动种植时令蔬菜、散养土鸡供应家庭宾馆,山韭菜、土鸡蛋、土蜂蜜、柿子、核桃等地地道道的山野特产更是游客争买的俏货。

  为使野菜长期保存,满足游客一年四季都能品尝到鲜美可口的纯天然绿色食品,一些农民还建起了天然绿色食品厂,把时令期很短的木兰芽、野菊芽等山菜,以淡水真空、原色、原味包装成袋,除在当地景区销售外,还远销郑州、沿海城市,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为使土特产品的包装上档次、上规模,丹河峡谷景区还注册成立了旅游开发中心,着重开发相关土特产品,近期开发生产的石磨面粉远销省外市场,并受到游客的青睐。

  在九渡村的村头,年近七旬的刘清老人正在自己的摊位前忙活着。刘清所在的九渡村坐落在丹河峡谷的中心地带,人均土地4分,过去的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刘清说,现在生意最好时一天能赚500元。

  看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大山,牛笼嘴村的残疾人田小双便率先建起了家庭宾馆。在田小双宽敞明亮的小楼前,许多游客正在进餐,还有部分游客拎着山韭菜、核桃等土特产兴高采烈地离去。田小双仅靠家庭宾馆一项年收入已突破20万元。

  看到田小双发迹了,许多在外打工的村民纷纷回到村里,各自开办了孤山休闲饭庄、怡鑫源宾馆等。如今,这些农民老板们纷纷印制名片,设计广告语,装上宽带网,了解外界旅游动态,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使管理和接待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游客需求。同时,还有一部分村民加入到景区的日常管理和服务中,他们有的参与环卫工作,有的在酒店做服务员。景区和山村的一体化管理,让村民在家里便能做生意。现在的丹河景区,家庭宾馆、餐馆和商铺早已是鳞次栉比,从业人员有2000余人,累计接待游客65万人次,累计实现营业额逾千万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