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中国·世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嘉(兴)绍(兴)跨海大桥桥墩浇筑完工
要闻简报
法国面临潜在干旱危机
就对朝粮食援助
美韩达成共识
上海染色馒头案三嫌犯被逮捕
俄航天署确定空间站
新一批宇航员名单
四种保健食品违法广告被曝光
延伸阅读
高晓松醉驾获刑6个月
英首相力挺医改计划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5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延伸阅读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母亲溺死双胞胎脑瘫儿后自杀未遂

  千人签名求轻判

位于寮步镇西溪村的韩群凤的家。

  慈母溺死13岁双胞胎脑瘫儿

  位于寮步镇西溪村的这个院落,曾是38岁的母亲韩群凤和她两名13岁的脑瘫儿子的家。

  如今,两个孩子再也不用被母亲抱着走到小院外,扶着墙壁,艰难地学习走路了;再也不会咿咿呀呀地,想要学会喊一声“妈妈”了——去年11月20日的深夜,韩群凤给两个孩子吃下安眠药,然后一个接一个地把他们放入浴缸……孩子死后,她给他们换上新衣服,自己服下农药自杀。

  对韩群凤而言,人世间最残忍的事是:两个儿子死了,她却被救活了。如今等待着她的是法律的制裁,还有那无止境的痛悔。

  韩群凤的丈夫、姐妹都曾劝她再要一个孩子,但她坚决不肯,她怕自己会因再生一个孩子而对这两个残疾的孩子不好;她也一直没给两个儿子办理残疾证申请补贴,她说“自己能负担,就不麻烦政府”。

  韩群凤的丈夫黄先生是当地广电站的一名记者,他选择了原谅妻子,上千村民、同事、朋友也都选择了原谅韩群凤,他们签下10页纸的名字,请求法官轻判这个母亲。

  镜头一(远景):

  母亲曾吃力地

  扶着儿子学走路

  昨天中午,暴雨如注,寮步西溪古村在雨中变得模糊不清。韩群凤的家就在古村附近的一栋两层小楼里。

  院门紧锁,院内停着一辆紫色的奥拓。院墙上落满了枯叶。房门处贴着的红色春联,“平安二字值千金,和顺满门添百福”,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家庭曾经拥有的渴望。

  看到记者,村民们围了过来。说起韩群凤,无不感慨叹息。从他们口里记者得知,惨剧发生前半个月,两个孩子才被接回家,此前的七八年间,孩子一直住在石碣镇的一个出租屋,因为出租屋旁就是一个按摩师的家,两个孩子日复一日地在那里接受治疗。

  “天气好的时候,韩群凤就把孩子一个个地抱出来,抱到院子外的巷子,两个13岁的儿子都1米5多高,都很胖,她抱着孩子很吃力。”邻居说,“两个儿子就扶着墙壁,由母亲搀着,艰难地学走路。好累,好累。”

  韩群凤这样照顾孩子的场景,曾经是小村里的最感人的“风景”。

  在石碣租房给儿子治疗

  下班就去看他们

  石婆婆的家和韩群凤的家紧挨着,两家人的关系非常好。在石婆婆的记忆里,韩群凤和丈夫黄先生是1996年结的婚,1998年6月,韩群凤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因为早产,两个孩子脑部缺氧成了脑瘫。

  “那时候,他们夫妻两个真是忙死了,经常去东莞、广州的大医院治疗,他们都想把孩子治好,韩群凤经常流泪。”

  两个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夫妻俩听说石碣有个按摩师技艺很好,韩群凤就去石碣租了一个房子,孩子就住在那里。夫妻俩请了保姆,专门照看两个孩子。

  “她自己是银行的大堂经理,每天要上班。她一下班就买水果、吃的去看孩子,常常很晚才回到家。”

  镜头二(中景):

  保姆老了辞工而去

  母亲无奈辞职做保姆

  两个儿子尽管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但也在一天天长大。两年前,孩子11岁,已经长到1米5高,也很胖。“以前照顾他们的保姆年纪大了,要回家。后来她又请保姆,可保姆来了一个又一个,但看到要照顾的是两个生活根本无法自理的脑瘫孩子,又都走了。”石婆婆说。

  昨天,韩群凤曾经工作过的银行的同事告诉记者,两年前韩群凤提出辞职,说找不到保姆,要回家照顾孩子。“她在银行干了10多年,她的事情我们都清楚,大家对她也非常同情,银行最终同意了。”

  韩群凤辞职后便在石碣出租屋里照顾两个孩子,她一心希望两个孩子能有所好转,但多年的治疗一直没让她看到希望。

  “七八年前,按摩一个月的费用就要5000多元,这两年就更贵了,这还不包括其他的治疗费和生活费。”石婆婆估算,“为这两个孩子,他们至少花了有100万元。”

  怕对两个儿子不好

  她拒绝再生育

  去年11月初,韩群凤带着两个儿子回到了西溪村的家。“她老公做记者,工作很忙。”石婆婆说,“两个孩子主要就靠她在家照顾。”

  半个月后的11月20日晚,惨剧发生时,石婆婆并不知道。警察赶来,悲伤的故事传出后,石婆婆不禁潸然泪下:“这几年,他们家、她太苦了!”

  以前,亲戚、同事、朋友和丈夫都曾再三劝她再要一个孩子。“她坚决不肯,说如果生了,怕对这两个不好,负担也重了。”

  两个孩子是脑瘫,可以去办残疾人证,镇里、村里每年多少会发点钱。去年三、四月,韩群凤拿了相关资料去申请过,“那是她实在没办法了,早几年我们叫她去申请,她不肯,说自己能负担,就不去麻烦政府。”

  镜头三(近景):

  想给儿子一个“解脱”

  待他们睡着后将其溺亡

  据法院工作人员透露,案发前两天,韩群凤谎称自己失眠,从邻居处要了安眠药,又准备了老鼠药、农药。当晚,为了避免丈夫回家后发现不妥,她把毒药倒进杯子里、扔掉了原先的瓶子和包装,还刻意给丈夫发短信说“不要打扰睡觉”。

  直到第二天,丈夫起床,发现老婆和两个儿子还没有起床,推开门去看,才发觉惨剧。

  韩群凤在审讯中说,她不想两个孩子走得痛苦,因此才想用孩子睡着后溺亡的办法。毒药是她留给自己的,她吞下了所有的毒药,恍惚间呕吐过一次。

  “真的不想杀他们,13年来一直都没有放弃过治疗,这次只是想给两个儿子及家人一个解脱。我现在生不如死。”在韩群凤的审讯笔录里,有这样一段话。

  法官:

  也希望在法与情间找到平衡点

  韩群凤一案近日由检察院提起公诉,并将于近期在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会对此案予以重视,审慎对待。

  实际上,一个月前,法院方面就已经得知有逾千人签名为韩群凤“求情”。“我们对韩群凤以及她的家庭也很同情。”一名法院工作人员说。

  这名工作人员曾告诉记者,法院“也希望在法与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求情书”上逾千人签名:

  “真希望法官能知道她有多痛苦”

  韩群凤的丈夫黄先生回忆,妻子在出事前几天情绪就有点反常,然而他不愿再提起那些往事:“我好烦,真的好烦。”

  在村民的眼里,韩群凤跟丈夫、婆婆的关系都很好。“孩子的奶奶也经常过来照看两个孙子,韩群凤也经常带着婆婆去喝茶。”

  黄先生最终选择原谅了妻子。4月初的时候,他写了一封给法院的“求情书”,并找到朋友、村民,请他们签名支持。“最终,签名有10张纸,超过1000个人。”黄先生说。

  当时,西溪村村民们的签名行动就安排在石婆婆家。石婆婆说,那天得知要送“求情书”给法官,前前后后的村民都来签名,还有一些其他村的村民赶来,也要签名。

  韩群凤所在银行的同事也签名了。同事还去看守所探望过韩群凤,“她老了好多,看见她,我们都难过地哭了,她也一直哭,一直哭。”同事说,“我想她肯定很后悔。”

  黄先生的同事也都签了名:“真希望法官能知道他们家有多艰难,她有多痛苦,不要判得那么重。”

  “神医”自称能根治乙肝

  记者暗访揭开骗局

点击进入下一页

这些就是“投资500万元”研制的“灵药”。

点击进入下一页

执法人员没收的治疗乙肝“灵药”。

点击进入下一页

执法人员正在查封李医生的非法诊所,宣传单上的“康复者朱X娟”查无此人。

连日来,一则宣称“签约治乙肝”、能用独门“灵药”根治乙肝的广告,贴满合肥的大街小巷。本报记者经过一个星期的暗访调查,发现这位“神医”就藏在一个居民小区,所谓“签约治乙肝”只是发展“下线”的手段。目前,这一非法诊所被查封,警方已介入调查。

小心翼翼的“神医”

近日,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肝病患者告诉记者,他看到街头一则治疗乙肝的广告,立即被广告里吹嘘的“神奇疗效”所吸引,但又害怕被骗。广告宣称:“20年研究已经转阴3000例。因个性化偏方疗法独特复杂、难传授......全国只三独创军医能治,每天只可治两人。”

记者在合肥的长江路、合作化路、金寨路、六安路、淮河路等多个路段发现这则医疗广告。5月10日晚,记者以一名乙肝患者的身份拨通“神医”的电话,询问是否能根治乙肝。“神医”在电话里宣称:“只要你不超过六十岁,我就能够保证让你药到病除!”

当记者询问“神医”在哪家医院就职时,“神医”回答:“我这是个性化疗法,医院里的医生是学不来的!”当记者追问诊所地点时,神医说:“你不要问我在哪里?你如果来就诊,我发短信给你,到了莲花路口自然有人会接你!”

昨日上午10时许, 记者按照短信内容的提示,来到合肥市经开区莲花路与丹霞路交口的邮政储蓄所门前,再次拨打“神医”的电话。这一次,记者特地强调自己在莲花路附近教书。

十分钟后,一名中年妇女与记者接上了头,并带记者朝一个小区走去。一路上,中年妇女不断询问记者的工作情况,以确定记者是否真的在莲花路附近工作。当记者答出了各种问题之后,她的神情轻松下来,领记者来到小区15号楼。

记者跟着这位妇女进入一户住宅,在卧室内,一名穿红短袖的中年男子正看着记者,他就是“神医李医生”。“李医生”告诉记者:“你要找到我,一般是经过熟人推荐,否则我是不会见你的。”

近百斤“灵药”就用这种尿素的化肥袋子分装

合肥五里墩立交桥下,一个男子正观看“李军医巧治乙肝”的张贴广告

“灵药”装在化肥袋

“李医生”的卧室里,摆满了剪报和“治愈”病人的化验单以及病人的身份证复印件等资料,全国各地的患者都有,墙上还贴有“李医生”当军医时的照片、证书和奖章,他特地用一些证书将营业执照的关键部位遮挡起来。

记者看到,墙边的衣柜分三格,右边散放着大大小小的瓶罐,装有各色药丸,一个暗格里放有四个大方便袋,装着很多胶囊。中间的衣柜放着4个大化肥袋,里面全是药粉。“李医生”告诉记者,化肥袋里全是他用来根治乙肝的“灵药”,而胶囊里装的正是这种“灵药”。

治疗时,“李医生”用一个仪器罩在记者身体上,经记者一再要求,“李医生”对仪器进行了消毒。随后,“李医生”又用一台康复仪搭住记者的脉搏,他介绍,这是一台很稀少的“普来力康复仪”。这时,记者表示忘带化验单了,“李医生”马上说:“有我用普来力康复仪给你检查身体,不需要化验单了,我一样能知道你的病情,这个康复仪价值500万呢。”

在“李医生”为记者检查的时候,他不禁介绍起那些“灵药”来,他说,这药是一种偏方,治好了3000多人,“你看我床上的化验单,都是经过这种‘灵药’治疗过后,病愈的患者化验单。”

“李医生”表示,你别看它(诊所)小,但这是全国规模最大的。

“签约治疗”坑熟人

在“李医生”为记者诊断的时候,他不断地接到“熟人”给他打的电话。“李医生”告诉记者,他每次诊疗只需要2600~3000元,这样便宜的诊费吸引了众多的乙肝患者。

随后,“李医生”向记者展示了10多本“病例”,每本“病例”内都贴着身份证或户口本。“李医生”告诉记者,见到初次来治疗的患者,他都会与患者签一个“治不好不要钱”的协议,让患者将身份证或者户口本留下。“你是第一个前来治疗的患者,你可以签个协议,把身份证留下,我一分钱都不收你的”,“李医生”说:“你出去之后,我给你免费用药。但你要介绍你的熟人到我这里来,那时我收你熟人的钱,但百分之百不会收你的钱,谁收你的,我们赔你路费!”

在检查身体中,“李医生”不断暗示,如果记者能多介绍借个熟人前来诊疗,他会给记者很多优惠和好处。当日中午12时许,记者趁”李医生“不注意,偷偷给合肥市经开区卫生监督所的稽查人员拨打了举报电话。

百斤“灵药”被销毁

就在“李医生”忙着给记者检查时,合肥市经开区卫生监督所的稽查人员和莲花派出所的民警先后赶到现场。稽查人员将营业执照拿下来,发现其已经发黄,而且字迹都不清楚了,“李医生”这时也傻了,他随后承认自己没有办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执法人员发现 “李医生”身份证上的名字叫“李楚军”,另一本证件上的名字叫“李君”,而他与患者签订的包治乙肝的协议上的签名却是“李君医”。“”李医生“”说,“李君医”“李君”都是笔名,”你想叫我什么,就叫什么吧!”

稽查人员认定该诊所为非法诊所,将诊所内的药品以及器械都没收,而装在4个化肥袋里的药品,由于底部受潮,早已硬化。民警在诊所内发现了很多合同以及11张患者的证件。

昨日下午,合肥市经开区卫生监督所负责人介绍,稽查人员在“李医生”的诊所内查获了近百斤“灵药”,该药的成分不明,监督所人员决定将其销毁。莲花派出所的民警告诉记者,他们将调查“李医生”的身份以及与其签合同的人员,以确定“李医生”是否涉嫌诈骗。

“ 李医生”的广告单宣称治愈患者三千多例,“因篇幅有限,暂供三例参考”。记者发现,所谓的三例其实只有两例,记者拨通“九江市湖口凰村朱X娟”的手机,一个男子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他不是朱X娟,也不认识朱X娟,而且居住地也不是九江市湖口凰村。记者又拨打“痊愈者九江市龙鑫花园李X”的电话,该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公司高薪招聘遭质疑

  月薪1万元但要穿泳装

  “女生身高170CM以上,男生身高180CM以上,学历要求本科以上,每个月的工资可以高达1万元,但前提是要穿泳装上班。”这样的工作你愿意尝试吗?近日,一家旅游公司发布了这样一则招聘信息,引发了许多争议。

  招聘 要求上班穿泳装

  昨日,记者找到了这则招聘信息,发现该公司位于观音山,是一个旅游度假公司,称要招聘2名“快乐伴游”。根据招聘的内容,该公司招聘的“快乐伴游”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陪游客一起体验游乐项目,不仅能免费玩设备,还能拿到高达万元的月薪。

  不过,要想拿到如此高的月薪,则必须满足一些条件,除了身高、学历等条件外,夏天必须穿泳装上班。

  质疑 公司动机不纯

  “谁知道是不是三陪哦?哪有那么好的事情?”网友“母猪上树”这样对该工作的招聘充满质疑,他的观点得到了很多人附和。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市民认为,该公司的动机不纯。

  公司 工作环境所致

  记者昨日以应聘者的身份联系上该公司,对方称要求穿泳装是工作需要。

  对方表示,他们公司的工作环境是跟水打交道,所以必须穿泳装,“因为是水上游戏,游客也是要穿泳装的。”

  对方说,应聘者的工作其实是陪玩,在园区带领游客玩。由于园区活动只有2个月,所以应聘者的工作时间只有暑假这2个月,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在招聘信息上注明夏天要着泳衣上班,并没有其他目的。

  (记者 倪立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