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龙卿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数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儿童,每年的5~8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近日,记者就手足口病的防治采访了市第三人民医院四科主任赵宇亮。
赵宇亮介绍,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表现为:急性起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状。口腔黏膜出现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如米粒大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性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个别儿童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鼻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虽然手足口病一般在一周内可康复,但如果此前疱疹破溃,极容易传染。手足口病具有流行强度大、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等特点。病毒可以通过鼻腔、口腔传染给健康儿童,也可因直接接触而传染。
“其实手足口病并不可怕。”赵宇亮说,“只要及早发现,及时到正规的医疗部门进行诊治,都可在短时间内治愈。”
那么,究竟该如何预防呢? 赵宇亮说,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