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杨仕智) 眼下,我市小麦已进入灌浆中后期,处于决定小麦产量的最后关键时期。昨日,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段新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醒广大农民朋友:“这一时期的主攻目标是20个字:养根护叶,防止早衰,减灾防灾,促进灌浆,提高粒重。”
“现在距小麦成熟仅有十多天,管理的回旋余地已经不大。”段新国说,但是,就在这短短十多天里,小麦根系吸收活力将逐渐减退、叶片光合功能将逐渐减弱,而且,也是赤霉病、锈病、白粉病、蚜虫、吸浆虫等病虫害的集中发生期,同时还会受到倒伏、青枯、干热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管理上的任何忽视,将直接威胁小麦粒重,对产量影响极大。
“近两天,一场喜雨缓解了小麦旱情,有利于小麦灌浆。” 段新国说, 5月20日后一般不宜再浇灌浆水。如果干旱确实严重,应小水匀浇。因小麦灌浆后期根系生活力已减弱,若土壤水过大,氧气不足,会使根系窒息腐烂,植株很快死亡,千粒重显著下降。此外,对于灌浆期叶色黑绿的麦田,为了防止贪青晚熟和倒伏,后期不宜再浇灌浆水。
酌情实施“一喷三防”。段新国说,“一喷三防”是小麦抽穗期至扬花初期最关键、最直接、最有效的增产措施。在前期“一喷三防”的基础上,还要密切针对虫情、病情、旱情,再巩固一次“一喷三防”,效果会更好,做到一次喷洒,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青枯、防倒伏的目的。
“要适时收获。” 段新国说,适时收获是丰产丰收的重要保证。小麦千粒重在蜡熟末期为最高,所以此期收获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农谚就有“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八成收”之说。总之,收获过早不行,子粒成熟度差、光泽饱满度差、粒重低。收获过晚也不行,干物质不再增加,而茎秆呼吸作用仍然很旺,易消耗养分。如遇阴雨,会淋走一部分积累的干物质或造成粒发芽霉变,造成千粒重降低,容易掉粒,从而造成损失和降低品质。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