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伟涛
实习生 杜 笠
本报通讯员 杜永兵 樊树林
李军鹏
4天,总投资74亿元的5个“大个头”项目相继落地——听起来像是故事。其实,这不是故事,而是真实发生在山阳区人身上的事。
事情还要从去年8月说起。当月24日,在郑州开展的“港澳深地区闽籍企业家访豫”活动中,上海宝龙集团与山阳区正式签约32亿元的宝龙城市广场项目;同日,深圳文燊威集团投资3亿元的新山阳商城项目签约;25日,深圳文燊威集团再次将橄榄枝抛向山阳区,与该区签订了投资9亿元的太古广场项目;当天,河南至成置业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的焦作贝格棚户区改造项目也在该区成功签约;27日,山阳区与亚洲台湾商会联合总会签订投资25亿元的天海综合商务区项目……
作为一个地处中原腹地的焦作市中心城区,山阳区何以引得一批批客商纷至沓来?面对提问,区委书记牛炎平向记者描述了这样一个关于招商引资“山阳模式”:“面对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和招商引资的激烈竞争,山阳区在科学的产业规划基础上,高标准打造‘承接热土’,围绕产业招商,始终在招大联强、产业承接、产业延伸上精选项目,将目光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优势企业,引进一大批与产业发展关联度高、发展前景好、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并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营造良好的亲商、安商、扶商、富商良好氛围,让招商项目‘落地开花’。”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该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99亿元;累计引进项目223个,其中三产项目167个、工业项目56个。
一方热土栽诗韵,正是“商花”烂漫时。无疑,如今的山阳区,已成为一方承接转移的洼地和干事创业的热土,而招商引资也正日益成为该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今年1~3月份,山阳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0029亿元,增长56.6%;税收累计完成9591万元,增长59.3%;新引进市外境内项目39个,项目总投资22.94亿元,实际到位市外境内资金12.54亿元,同比增长73%。
建区20年来,山阳区人在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共识:招商引资不仅能扩张一个地方的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也是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佳途径。“发展靠投入,投入靠项目,项目靠招商。纵观沿海经济发达城市,无一不是通过招商引资带动经济发展的。”区委副书记、区长郑秋红对此理解深刻,并在不同场合强调:山阳区近年来之所以有这样的发展速度,正是因为山阳区一直坚持“项目带动、招商引资、财政增收”战略不动摇,并紧紧围绕“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这一主题,把招商引资工作始终作为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重大举措。特别是进入“十一五”后,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招商环境,山阳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统一认识,迅速在山阳区酝酿、裂变,并随之形成了一次次大招商活动的热潮。
随即,一个个得力措施出台了:全区上下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经济的第一要务和主要抓手,改进和完善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并采用网上招商、驻地招商、以商招商和会展招商等多种招商形势,实现从依靠政策招商向优良环境建设的转变。“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59.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6.5倍,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众所周知,一个中心城区的发展必然离不开人才、资金、土地等市场要素的资源配置。尤其是发展空间的供给,是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绕不过的发展瓶颈。为此,2008年12月,山阳区在中原路以东、山门河以西、焦辉路以北、南山路两侧,规划建设了总面积6.59平方公里的焦作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
为尽快创造企业入驻条件,该区设立了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投资25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投资400万元的规划三路已建成通车,沿路投资100万元配套建设了2.5公里供电线路,为集聚区规划设计11万伏变电站一座;起步区域的2000亩建设用地已经获批,初步满足了企业入驻条件。同时,该区还开展了招商引资暨项目建设“百日竞赛”活动,要求每个街道办事处和经济部门要引入一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入驻产业集聚区,并完成标准化厂房建设任务。
“由过去的‘项目等地’到现在的‘地等项目’,产业集聚区为新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试验平台和有效载体,让山阳区的发展模式有了根本性改变。”说起这些,牛炎平的话颇有些画龙点睛的意味。毕竟,“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不仅仅是简单的句式变换,更需要大气魄和大手笔。
截至目前,焦作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内拥有中晶水泥、巡返特种玻璃、源圣工贸等企业19家,2010年累计完成营业收入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
“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绝不能做‘捡到篮子都是菜’的事。” 郑秋红说,在“大招商”活动伊始,山阳区就明确这样一个思路:坚持“两为主一禁止”,即坚持大中小项目一起上,以大项目为主;坚持高新技术项目和传统项目一起上,以高新技术项目为主;严禁新上污染项目。同时,在具体的大招商活动中,该区还充分挖掘辖区优势资源,实行科学招商、专业招商、针对性招商,紧盯投资意向,对有合作意向的项目,制订专门的招商方案,精心策划包装,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大大提高了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记者在山阳区采访时发现,大招商的热潮让全员招商的理念植根于各级干部头脑之中,全区上下充溢着“处处为客商着想,事事注重细节”的亲商氛围。
光亚街道办事处主任焦玉江辗转得知吉林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意在河南投资建厂后,立即告知该区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2010年8月29日,牛炎平和郑秋红赶到了北京进行初步接洽。9月6日,吉林修正药业派考察团来山阳区考察投资环境。为方便客商工作,该区精心挑选合适的区域,分别从地价、基础设施、交通优势等方面为客商进行了详细论证,并将地形图、地面附属物等详细材料第一时间送到客商手中。9月中旬,牛炎平和郑秋红再次赴北京修正药业总部,看望集团主要领导……通过这些细节,最终赢得了北京客商的赞赏,坚定了他们与山阳区签约的信心。
今年年初以来,该区按照坚持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档、增强产业优势不减弱的发展要求,提出“两不接触”工作原则,即入驻项目办理手续不与部门直接打交道,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项目征地不再与村民打交道,由集聚区管委会将土地收储,从而实现入驻项目手续办理的高效率。同时,该区进一步健全五大班子领导和部门分包重点项目、重大项目联席会议、项目联审联批等制度,建立了66个重点项目形象进度台账,采取“组织集中开工、按月通报进度、定期观摩点评”等措施,为项目的早报批、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提供保障。截至目前,该区共安排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66个,总投资195.7亿元。其中,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10.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1亿元。
好环境也是发展资源,但绝对不是吸引客商的全部。为促进环境的优化和形象的改变,山阳区抓住中原经济区战略实施和焦作南移东扩战略步伐不断加快的良好机遇,以不断完善的城区配套服务设施,吸引了大批投资客商,使投资洼地效应逐步显现。
“十一五”期间,该区紧紧围绕旅游业快速发展和市区南移东扩的历史性机遇,形成了以图书、购物、住宿、文娱演艺为主的老城商业文化区,以山阳国际商城、丹尼斯生活广场、太极景润商业街和嘉隆国际中心为主的新城商业区,以龙源湖区域开发为中心的观光休闲和中央商务区。碧海云天大酒店、奥斯卡假日酒店、新艳阳天大酒店、万方金莎大酒店、大浪淘沙休闲中心等项目的良好运营,成为焦作市餐饮服务业知名品牌,带动了该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2010年,该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0.51亿元,比“十五”末增加5.99亿元,增幅达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