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视野·婚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台湾博物馆:行销“文化风景”
古代政府采购
就是灰色地块
比利时人的“自费低碳”
潜心培育婚育新风尚
北朱村:奖励计生家庭
王召乡:注重工作结合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定和街道:优化管理服务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5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郇封镇
潜心培育婚育新风尚

  郇封镇计生干部在大纸坊村人口文化大院发放计生宣传品。 范春雷 摄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讯 近年来,修武县郇封镇立足当地实际,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融入精神文明建设之中,不断开拓创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将活动不断推向深入,在全镇逐步培育了婚育新风尚,努力建设了新型生育文化。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结合创建精神文明示范街及农村文化中心工程,积极建设生育文化一条街,该镇在主要街道和人群密集场所,新书写高质量固定标语83条,定制高档宣传牌103块、喷绘广告115块,使育龄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基本国策教育;利用人口学校,重点抓好生殖保健、政策理论、致富技能等培训,受到群众的欢迎,出现婆媳同学、夫妻比学的动人场面,参学率和接受率分别升至100%和95%;利用计生文艺宣传队,走街串巷表演小品、快板、三句半等计生节目,传播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自编文艺节目143个,每年演出70余场,观众达4万人次;开展生殖保健和婚育新风知识竞赛,举办“计划生育丈夫有责”、“女儿也是传后人”、“说说俺的好媳妇”、“夸夸俺的好女婿”等专题报告会,使婚育新风吹遍村村落落,渗透影响到了每个育龄妇女。

  拓宽服务,满足需求。突出一个“优”字,该镇努力为育龄群众提供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知识优质服务。在计划生育服务站设立“悄悄话室”,进行个别咨询指导; 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开展声讯咨询服务; 定期组织计生工作人员深入育龄群众家庭,进行随访咨询,满足群众多层次的计划生育需求; 累计为1.1万名育龄妇女免费进行了妇女病普查,65名不孕症患者接受了治疗,目前已有45人怀孕或分娩。

  树立先进,典型带动。该镇广泛开展少生快富典型评选活动,用群众身边的人和事来教育群众,特别是开展评“八好”活动,即好干部、好群众、好青年、好媳妇、好家庭、好妯娌、好学生、好党员,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小文案村育龄妇女陶秋玲,主动放弃二胎生育指标,一心经营鸡蛋收购批发,年收入达3万元。小纸坊村育龄妇女周艳玲,坚持“一个闺女顶天立地”,放弃二胎生育指标,投资3万元办起一个养鸡场,成为远近闻名的少生快富户。街坊邻居十分羡慕,纷纷以她们为榜样,自觉执行计生政策,专心发展家庭经济。雪庄村育龄妇女苏爱琴今年已经30岁,婚后多年没要孩子,一心扑在致富上,并主动向全村青年发出晚婚晚育倡议书,在三里五村传为佳话。

  形式多样的婚育新风宣传活动入脑入心,卓有成效的优质服务让群众体会实惠,从而转变了人们 “多子多福”的传统婚育观念,“忙致富,致富忙,少生快富比着忙”的生育文化氛围逐渐形成。近年来,该镇共有32对育龄夫妇主动退还二胎生育指标,78人选择了男到女家落户, 324人符合生育条件却推迟生育;3385对夫妇掌握了实用生产技术,1263对夫妇找到了致富项目。

  (宋海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