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党和政府派来居家养老服务队员,让我不再寂寞了,居家养老提高了俺的生活质量,让俺得到了晚年的幸福和快乐。”5月20日,家住解放区焦南街道友谊社区的赵玉芬老人高兴地说。
赵玉芬老人无儿无女,解放区推出居家养老服务后,派出居家养老服务队员李玉梅每天到老人家里服务两个小时,帮助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让老人生活幸福快乐。据了解,解放区以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为宗旨,积极破解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带来的养老服务新课题,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作用,以“您的需求就是解放区的追求”为目标,走出了一条适合解放区实际的养老服务社会化新路子,先后被国家民政部确定为首批“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单位”,被省民政厅命名为“河南省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
解放区是我市的中心城区,人口有29.2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3.5万,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2%。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加快,“4-2-1”家庭、“空巢老人”和“留守老人”逐渐增多,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医疗保险、权利保障等问题,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如何养老不仅是无数家庭要面对的家务事,更是一个亟待提供制度化解决的社会问题。该区根据老年人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服务需求、家庭状况、兴趣爱好、身体状况,坚持以人为本、惠民为民,强化政府主导,推出了“五种服务模式”。
模式一:居家养老服务。针对老年人喜欢家庭养老的传统习惯,以70周岁以上老年人和60周岁以上只生育一胎的老年人为重点,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家政、精神慰藉和基础保健等保姆式服务。2008年开始,该区在失业下岗的“4050”人员中招聘居家养老服务员,通过体检、专业培训,然后根据每位老人的不同情况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既保证了老年人能享受日常的生活服务,又使一批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截至目前,该区已有190位老人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支出服务费和社会保险费80余万元。同时,该区定期对居家养老服务员开展老年人保健、护理等技能培训,还制定了服务人员考核办法,对考核后五名的服务人员予以解聘,有效地保证了服务质量。
模式二:货币化养老服务。为了解决老年人特别是有自理能力、不愿接受养老服务人员上门服务的困难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该区还建立了货币化养老模式,制定了《解放区货币化养老实施细则》,对享受货币化养老服务老人的条件、补贴形式、补贴标准、审批程序等作了明确规定,在70周岁以上“三无”老人、特殊群体老人以及60周岁以上只生育一胎的老年人群体中,区别不同情况,分别按照每人每年600元、500元、300元的标准,发放“养老代币卡”,供老年人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医疗药品等。目前,该区已有739位老人享受到货币化养老服务,补贴金额达到24万元。
模式三:日托养老服务。该区以创建“银龄公寓、老年厨房”为重点,在焦北街道花园街社区、焦西街道电建社区分别建设了集就餐、休息、娱乐、保健为一体、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老年日托所,并选聘有烹饪技能的“4050”人员、志愿者和社区医护人员,作为入托老人的配餐师、服务员和保健师,使老年人可集中享受优质养老服务,目前已接纳200多位老年人。该区还因地制宜,建立了包括老年活动室、阅览室、休息室、活动场所在内的老年活动站,整合家庭老年活动场所,推出新型“老年之家”;对社区政治素质高、经济条件较好、有相应活动场所的老年人,鼓励、资助其开办“老年之家”。目前,该区的“老年之家”已有4户。同时,该区配套建设了社区为老医疗服务站,拓展了养老服务领域,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模式四:机构养老服务。该区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对辖区各养老机构实施以奖代补的办法》等,建立了以奖代补的长效机制,促进养老机构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档次。截至目前,该区为养老机构发放以奖代补资金20余万元,辖区养老机构的服务设施得到不断改善,为入住老人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家园环境。
模式五:社区养老服务。该区33个社区都建立了包括老年活动室、老年阅览室、老年休息室、老年活动广场的老年活动站,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被辖区老人形象地称为“没有围墙的敬老院”。该区还推行了楼院互助养老模式,主要形式是“邻里养老”和“互助养老”两种新型养老方式。“邻里养老”就是以邻居间“一助一、多助一”为主要形式,通过你家一碗米、我家一身衣,用邻里的热心和爱心帮助孤寡老人、困难老人解决养老问题。“互助养老”就是以一个楼院或几个附近楼院为单位,以有条件的居民家庭为活动阵地,街道社区出资购置适当的活动设备,使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就近互相认识、互助照顾,在快乐中颐养天年。 李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