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焦作一中分校在办学理念、教学管理和人文传承等方面与焦作一中一脉相承,两校有着共同的精神面貌、共同的教育理念、共同的向往和追求。
第二,焦作一中分校的管理者都来自焦作一中。焦作一中积淀了66年的人文精华与厚实的管理理念,早已内化为焦作一中分校管理的灵魂。
第三,两校在师资力量、设施设备、教育教学信息等方面资源共享,构成了相互补充、水乳交融、互取长短、比翼齐飞的良性互动局面。
第四,最关键的一点,创建焦作一中分校的办学宗旨,就是为了提高焦作一中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所以,到焦作一中分校求学,享受的是焦作一中的优质资源,接受的是焦作一中的优质教育,具有与在焦作一中求学一样的光明前景。
问:两校比翼齐飞?这会是一个很大很艰难的追求历程。请问,这7年来,贵校都取得了哪些成绩?
答:是的,追求与焦作一中比翼齐飞,确实很艰难,需要克服很多的困难与阻力。但太阳光照射之下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成绩充分证明,我们正在努力做得更好。
从高考成绩来说,从2007年首届毕业生开始,升学率年年提升、届届攀高,2007届位列一般普通高中之首,2008届、2009届位居市级示范性高中第一,2010届本科上线率达38%,仅次于焦作一中,跃居市直高中第二名。
从办学水平来说,从2008年首次参加全市办学水平评估开始,连续3年位居市直高中第二名,并在教育质量奖评选中以市直高中第二名的成绩,受到市政府隆重表彰。特别是2009年在市级示范性高中评定中,我校以综合评分第一名的成绩跻身市级示范性高中。
从师资力量上来说,我校不仅有很多来自焦作一中的优秀教师,而且我们还大力引进了一批德高望重、业务精湛的老教师,如杜汉杰、王良富、潘龙年、张士贺、苏长立等焦作教育界精英。同时,经过悉心培养,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也脱颖而出,如省、市两级优秀教师孙丽红,教育质量奖获得者李秋林、王磊、李彦民,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沈刘佳等就是典型代表。总之,我们目前已拥有了与焦作一中一样数量相当、结构合理、和谐稳定、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水平一流的师资队伍。
问:这一系列无可争辩、不容置疑的成绩,足以证明贵校提出的“与焦作一中比翼齐飞”的目标,还是很切合实际的。请您谈一下取得这一系列成绩的原因所在。
答:我认为,主要是三个“和谐”。
第一是成才观念的和谐。人们常说“人的发展要和谐”,那么怎样发展才是和谐呢?我校以现代“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明确指出:在学生具备一定综合素质基础的前提下,根据其自身特点,突出特长,使之成为不同于其他人的专才,这才是真正的和谐发展。而素质教育就是为学生自身素质的和谐发展服务,服务好了就是素质教育。因此,只要你愿意展示,我校就有你的舞台。在这种环境激励下,学生学有所长,一大批学生如愿升入各类专业院校。2010年高考,我校不仅文化课升学率达38%,仅次于焦作一中,而且艺术生双过线就达46名(过线比例达64.8%),另有11名体育生被单招进入本科院校。
第二是发展机会的和谐。我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如何让每位学生都享受到应有的教育、得到应有的进步呢?我们的答案就是:平衡师资、平衡分班、分层教学、动态管理。这是一种与常规的快慢班截然不一样的分班模式,具体体现为“四同、三不同”。“四同”,即师资相同、教学目标相同、学生受关注程度相同、享受的发展机会相同;“三不同”,即教学起点不同、教学进度不同、知识点强化频率不同。通俗地讲,就是一套教师、两套教案:好班进度快一些、起点高一些、容量大一些,使好学生吃得饱、吃得好,从而为他们冲击理想院校奠定基础;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低起点、大容量、小碎步、高频率地实施教学,通过不断地督促、指导、反馈,周而复始,温故知新,螺旋上升,保证他们能稳固基础,求取新知,吃得饱、消化得了,获得较大幅度的进步。这是和谐思想在我校的创新发展:机会均等,发展有序,让学生在自己适应的环境和基础上不断进步,对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健康发展都大有裨益。
第三是利益关系的和谐。利益,也许是世间最难调和的了,但我们较好地做到了。究其原因,就是人性化管理和合理均衡利益关系的结果,是全体师生凝心聚智、执著于“以质量说话”的结果。在我校,无论你是老师还是学生、是领导还是普通职工,都必须遵循这样一个服务理念,即学校为职工服务,行政后勤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学生为祖国、为人民、为学校的发展服务。在这个理念中,每个节点都有其清晰的权利和义务、职责和利益。只要你尽到了职责、履行了义务,你的发展和利益就会如愿以偿。所以,我校教师舍小家为大家,为了不影响学生学习,有推迟婚期和怀孕的,有轻伤不下火线、带病带伤坚持上课的,有把孩子锁在家里到校辅导的……更多的是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严寒酷暑,无一例外地早上披星出发,晚上戴月到家,每天十几个小时泡在学校,与学生一起徜徉学海,用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熏陶学生,用无微不至的关爱情怀感化学生,用精益求精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这正是对我们常说的凝心聚智、“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最好注解。
问:这三个“和谐”道出了贵校几年来教育与管理的真谛,凝心聚智、科学创新、人文管理、和谐共进,形成了齐心协力创大业的良好局面。但面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大潮,贵校有什么创新举措?
答:焦作一中分校的创建,正是应教育改革大潮而诞生的。没有教育改革,便不可能创建我校;没有教育改革,更不可能有我校今天的成就。面对改革大潮,需要的不仅是激情,更需要冷静分析、科学论证与果敢实践。从建校伊始,我们就根据生源特点,从学校定位、办学理念到教育教学管理都制订了详尽的规划。特别是近几年,我们根据新课改要求,综合山东省兖州市“循环大课堂”和江苏省常州市“尝试教学”的教改新理念,结合学校生源实际,研究了“导学案教学法”,并深入实践,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益,也极大地提高了师生课余时间的利用率。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符合我校和学生实际的科学举措。
问:今天听了您的介绍,让我对焦作一中分校产生了由衷的敬意,能在三流生源的基础上,创造出如此辉煌的业绩,值得称赞。请您用一句话总结一下贵校发展的真谛。
答:称赞倒不必,我们只是尽到了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使命罢了。要用一句话总结的话,那就是:用和谐凝聚心智,用创新培植活力,让冷静的心灵绽放激情,让质量昭示教育的精髓。
问:一年一度的中招工作即将展开,贵校今年有何打算?
答:我们今年招生政策的关键点仍然是面向绝大多数考生,给考生以最大的便利和优惠。
1.招收高一新生300人(学费2500元/学期)。
2.给予文化课前50名的学生以平价生待遇,为他们减免学费2000元/学期。
3.招收体育、艺术特长生。其中对体育成绩特别优秀、文化课达到要求的前6名体育特长生给予平价生待遇,对其他体育、艺术特长生降低40分录取。
4.按照不填报志愿的方式录取新生,给予全体考生大胆冲击名校的机会。
5.学生入校后实行奖学金制度,对在校成绩特别优秀者,给予最高1000元/学期奖学金的奖励。
6.学生入校后可享受助学金帮扶政策,覆盖面为在校生的20%,标准为750元/生·学期。
问:如果这样,贵校是否会争取不到优秀生源?是否会影响到贵校的办学质量?
答:我可以负责任地讲,绝对不会。第一,我们招生的定位就在于“绝大多数”,而不是少数“尖子”考生,具体说就是500分以上的考生。第二,我们几年来取得的成绩,也是由这些“绝大多数”创造的。第三,名校是需要历史积淀的,注重内涵积淀,才是办学和创建名校的关键。还是那句话,让质量说话,只有太阳光照射之下的教育教学质量才是广大考生选择的唯一依据。
问:太好了,这几句话透露出了您的自信和底气,这些底气和自信来自于贵校过去的成绩。最后,请您展望一下焦作一中分校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
答:底气和自信不仅来自于成绩,也来自于我们一流的理念、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更来自于对学校的理性认知和判断、对教育发展趋势和方向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未来几年,我们的首要目标是继续加强内涵建设,建立科学发展的运作机制,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继续深入挖掘潜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快追赶焦作一中等名校的步伐。另外,我们要积极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真正成为焦作基础教育的一流名校,实现与焦作一中共创辉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