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参考·悦读 上一版3
微博一周
“快时尚”压低发展中国家生存底线
《中国大形势》让我兴奋
七部委联推购物卡“实名制”
怎样和自己
进行好好的交流
向往星空
大学生该有能够“出格”的空间
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持续
八国集团峰会落幕
金正日访华 强调年轻一代接好班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5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向往星空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郭建平

  小时候,总爱仰望星空,因为它璀璨、深邃,充满着激情、活力和用之不竭的能量,蕴藏着无穷的奥秘。

  那是一个麦收的夜晚,轰鸣了一天的打麦机终于在深夜停了下来,劳累了一天的人们也终于进入了梦乡,只留下我们几个小伙伴在守护着麦场。关掉灯环顾四周,再也找不到一丝光亮,哇!黑夜原来是这样的宁静和清爽!当我躺在铺好的麦秸上仰望天空,那里却是另一番景象:银河悬浮在天空,像一个透明的水晶体,在黑夜中是那样的光彩夺目,令人心潮澎湃。“天鹅座”的美丽,“长蛇座”的舒展,“天蝎座”的狰狞,“人马座”的剽悍,几十个星座共处一天,构成了星空的主体,还有那些数不胜数的无名小星,与星座一道组成了一个层次有别、明暗兼容、远近相间、疏密得当的泱泱大国。银河从头顶一直伸向天际,大眼一看,白茫茫的一片,蔚为壮观,但仔细观察,一颗颗星星又是那样的清晰可辨,其密集程度绝对是惊人的:在任意两颗相距很近的星星之间驻眼寻找,大都可以找到一颗甚至几颗小星星,这样反复找下去,直到容纳不下一颗星星为止。

  如果说远处的星空像一个固化了的透明体,则近的天空要热闹一些,天空中偶尔会有流星划过,为静静的天空增添了一丝活跃的气氛。

  我们看到的星空是立体的、深邃的、热闹非凡的、永无止境的,面对这般景象,怎不让人感叹宇宙的浩瀚呢?

  转眼间三十多年过去了,居住在都市中的我再也看不到这绚丽的星空,但这份向往之心却随着时间的延续愈加明显,只要有机会再去欣赏它的壮观,那绝对不会放过。好在我常常登山,也偶尔在山村过夜,希望能在远离都市的山区再次目睹久违了的星空。

  2006年5月1日傍晚,我们来到了青龙峡的山顶,然而,处于旅游旺季的餐馆,家家灯火通明,干扰了我的视线,想找块僻静的地方避开光线,可山区昼夜的温差是那样的悬殊,我们登山时穿得比较单薄,在山顶站上三两分钟就冷得发抖,以至于出现了伤寒的症状,无奈之下,只得收回这一心愿。

  2006年8月20日,我们一行七人登山,晚上在辉县的西沟过夜,傍晚时分,我们就躺在河边的石板上等待着星星的出现,一颗、两颗、三颗……一层、两层、三层……终于在一定的密度上停滞了下来,能看到的星星虽然比都市的夜晚多上几倍,但还远远不及少年时代的星空,最令我失望的是那条银河,没能显现出它“白茫茫”的本色。尽管如此,我还在耐心地寻找着,希望能在任意一个位置找到星星的踪迹,于是,把目光锁定在一个空处极力地搜索着,一秒、两秒……几乎要持续一分钟的时间,才能捕捉到一颗似有非有的影子,当我指给他人看时,他人怎么也找不到它的踪迹,“啊!真是太费劲了”。

  星空的壮观只能说感受到了三成,但发现夜晚的航运却异常地繁忙,西沟正处于航线之下,晚上每隔三五分钟就会有一架飞机从上空飞过,甚至常会见到两机交错的场景。

  一片薄云由南向北袭来,逐渐挡住了视线,我们也无奈地回到了住处。晚上10时多,仍不甘心这样的结局,便独自一人走出了小院,想再看看深夜里的星空会不会再“长”出一层星星呢?久久凝望着天空,哦!薄云虽已散去,星星仍未长出,憾哉!憾哉!

  突然,一道火光从天空划过,方向大致正南,仰角大约40度,距离在20公里开外,像是一个人造天体从太空坠落,方向由东向西,俯冲角约10度,随着物体与大气的急剧摩擦,两翼抖动着的巨大火舌,身后拖曳出数公里长的光带,在夜空中格外耀眼。其后,被我面前的一栋小楼档住了视野,以后如何,便没有了答案。

  看来,再想看到白茫茫的银河已不是易事,即便是在僻静的山区。但若是在雨后的夜晚,天空被清洗一新,或许还有可能吧,我期待着这样的机会能早日到来。

  

  

  上月点评

  经评选,上月最佳原创作品是范红杰的《百家岩写意》(见4月25日本版)。以下是评委韩达对该作品的点评:

  山水文章,是一种审美文化。因为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它记录了人类的精神文化踪迹。所以古人有“看山如看画,游山如读史”之说。把《百家岩写意》荐为优秀风景散文,也许尚有不足之处,但正如元人马致远诗云:“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文中五个看似散碎的单元,有了作者贯穿始终的诗性气韵和艺术才情,从而成就了这篇清淡、遥远的诗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