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科技·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在喧嚣的时代里诗意地栖居
嗓门大充电多
“狗屋”摇椅
武器图钉
遴选报告文学精品——
第四届徐迟报告文学奖颁奖
超酷无线镜头相机
太空啤酒
触摸花瓶灯
“被数码”一代
新闻出版总署
向青少年推荐百种图书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1年5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喧嚣的时代里诗意地栖居
——中原青年诗会发展纪略
  第四届中原青年诗会与会者合影。               (本报资料照片)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张艳庭

  5月1日,第四届中原青年诗会在南阳举行,这已是这个由河南青年诗人自发组织的诗会连续第四年举办。虽然初创诗会的部分诗人未能到场,但仍不妨碍它的盛大与隆重。河南诗歌学会秘书长吴元成、《牡丹》副主编乔仁卯、洛阳师院文学院院长李少咏以及其他全国知名诗人等数十人齐聚,为河南青年诗人的节日捧场。这恐怕是2008年几位青年诗人萌发创办诗会的时候,谁也想不到的。

  有人说这是个诗歌已死的年代,《诗刊》等纸质刊物订数大跌,而出版的诗集也有人概括为“只有诗人才会去买”。诗歌逐渐在大众文化中淡去了它的光芒甚至身影。但与此同时,网络却为诗歌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在大大小小的诗歌论坛里,诗人们找到了共同的语言。在这网络诗歌的繁荣背景下,河南青年诗人高野在乐趣论坛上注册了中原青年诗歌论坛,并迅速召集了一批河南青年诗人来此发帖、讨论。2008年,论坛已达到了一定规模,几位河南80后诗人西屿、余子愚、刘良伟等提议搞一次笔会,经过讨论,首届笔会命名为中原青年诗会,并把举办地定在了焦作。8月2日,十几位80后诗人从河南各地齐聚焦作。他们的到来受到了马万里、杨光黎、麦莎等焦作诗人的集体欢迎和隆重接待。在这次诗会上,诗人们进行了诗歌研讨及采风等活动,热情的交流、激烈的辩论和随后的纵情高歌都彰显了青年人的特质。这是一场纯粹关于诗歌的聚会,也是一场青春的聚会。而这场似乎偶然的相聚,却产生了一个日后逐渐知名的诗歌品牌。

  按照诗人们的商定,第二届中原青年诗会如期举办,并获得了更多的支持。洛阳文联及《牡丹》杂志社为青年诗人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平台,到会的诗人已有五六十位。除了更多充满激情的年轻面孔,还有森子、简单等数位知名诗人参会,与青年诗人们进行了交流。在这次诗会上,青年诗人周涛喊出了对“80后诗人”这个命名的否定与超越,诗歌的本质得到了更大的重视和凸显。而焦作诗人群体以延伸诗社的集体身份参加了这次诗会,并在延伸诗刊上刊发了时在焦作的青年诗人西间、林原的两篇文章《中原论战》和《“中原诗群”我们该怎么办》,从理论上去梳理和概括中原诗群的特征。

  第三届中原青年诗会依旧在洛阳举办。青年诗人刀刀也带着他的《出路》诗刊作为一股力量加入了进来,而全国知名诗人马永波和人民文学奖获得者汤养宗也参加了此次诗会。诗会上,青年诗人余子愚宣读了中原青年诗群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的诗文篇目,中原青年诗人作为一个文学群体越来越引起文坛的关注。诗会后,《牡丹》、《东京文学》、《大河诗歌》等文学刊物都集中刊发了中原青年诗群的作品。

  第四届中原青年诗会移师南阳。“诗与自然”的诗会主题讨论,诗人苏非舒的“上山种诗运动”,使本届诗会在内容上有了更多的创新,《诗歌月刊》编辑阿翔、《延河》编辑何超锋的到会显示了媒体对诗会的关注。几十位诗人在天地岭的相知相聚相谈,仿佛一场诗歌乌托邦,演绎了诗歌在这个喧嚣年代仍然鲜活的生命力。

  四年,对于任何文学群体的形成和发展壮大都显得短暂;四年,对于这个越来越浮躁的时代来说,是一场不易而珍贵的坚持。虽然中原青年诗会如何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中原青年诗人们在文学道路上的发展和成熟也仍然前途未卜,但无疑,诗歌让他们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保有了创造力、纯真和激情,青年诗会为他们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提供了信心,也提供了友谊甚至更多。青春也许不会永存,诗歌也许不会一直是写作主体,但诗歌的真谛也许会在每个青年诗人心中留存,因诗歌得来的友谊也一样。就像在“诗与自然”的讨论中,诗人们最终都认同的是“要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人生态度,也是他们所追求的。祝福他们,祝福中原青年诗会。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