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警务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努力打造“群众满意工程”
标题新闻
夏季开窗纳凉
警惕入室盗窃
红歌飞扬警歌嘹亮 凝聚警心展示辉煌
警徽照亮的亲情
关于公安廉政公益广告创意
有奖征集评选活动的公告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5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警徽照亮的亲情

作者:本报记者 高小豹
  冯绍芝(左一)和弟弟、妹妹一起看自己的老照片。 本报记者 高小豹 摄
  马村派出所所长段永忠(左一)和民警王红军(右一)送冯绍芝老人前往陕西渭南认亲。
  本报记者 高小豹 摄
  王红军(左一)和渭南警方民警给老人介绍查找信息的详细情况。 本报记者 高小豹 摄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编者按 全国公安系统开展的“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不仅让民警走进社区了解群众疾苦,也让闪亮的警徽照进了群众的生活,拉近了警民关系。群众利益无小事。当民警了解到一名年逾八旬的老人思念离散51年的亲人时,那种与群众感同身受、为老人寻找亲人的故事,在诠释一名民警责任的同时,又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和谐之歌。

  

  51年生死未卜,51年长相思念,51年苦苦寻觅,51年杳无音信……一位耄耋老人,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能在有生之年再见到离散51年的弟弟妹妹。

  今年5月27日下午,86岁的马村区老宿舍居民冯绍芝在陕西省渭南市见到离散51年的弟弟妹妹时,三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禁不住相拥而泣。冯绍芝更是哽咽着对弟弟妹妹说:“我找了51年,都没有你们任何音信。如果没有民警王红军跑前跑后帮我找,我真以为只能到九泉之下才会与你们团聚。多亏了王红军的帮忙,才有了咱一家人今天的团聚,红军真比亲人还亲呀!”

  市公安局马村派出所丽园社区民警王红军陪在冯绍芝老人身边,看到三个离散51年的老人抱着、哭着,他的眼中也止不住流下了滚烫的泪……

  51年前,冯绍芝是怎么与弟弟妹妹失去联系的?51年后,他们又是怎么找到对方的?让记者给你娓娓道来。

  五十一年长相思

  今日化做热泪流

  从河南焦作到陕西渭南约500公里,驾车全程高速需要五个小时。

  5月27日14时许,在前往渭南的车上,冯绍芝一路紧盯前方,尽管已经坐了三个多小时的车,但他没有一丝倦意。“小春,忙妞。”他念叨着弟弟妹妹的小名,自言自语地说,“待会儿见面,你们还认不认我?”

  陪在老人身边的王红军见老人有些不安,就劝慰道:“您老放心吧,咱再有一个多小时就见到他们了。”

  此时,渭南市临渭区向阳街道赵家院村居民冯志林的家里像过年一样热闹,不仅儿子和孙子、重孙子们都来了,就连100公里之外的82岁的妹妹冯忠英也和儿子、孙子们来了。“哥哥快到了,咱早点去接接。”已经84岁的冯志林早已忘记此刻正是他的午睡时间,对妹妹说,“不知道哥哥还认不认咱了?”

  15时40分,载着冯绍芝的车刚驶进赵家院村口,他一眼就看到站在路边的冯志林和冯忠英,等不及打开车门,就迫不及待地喊着:“小春,忙妞……”

  “哥!”“哥!”两位老人应声着,急步上前,一把挽住刚下车的冯绍芝,抽泣着说:“哥呀,没想到你一眼就认出了弟弟妹妹……”

  “我真以为咱们只能在九泉之下才能相见,谁敢想还有今天呀……”冯绍芝与弟弟妹妹拥抱着、哽咽着、念叨着,“51年来我都找不到你们,如果不是民警王红军跑前跑后查找你们的信息,咱这一大家子人怎么能团聚呢?”

  战火一点家园破

  自此生死两不知

  战火最无情,离别生死间。冯绍芝13岁那年,与父亲去修武卖煤途中,双双被日本鬼子抓到山西大同做苦工。1944年,不甘屈辱,冯绍芝从日本人那里逃跑,几经辗转,于1946年回到山西大同。

  “当时,父亲已奄奄一息。如果我回来晚点,只怕他的命早丢了。”回想起那段经历,冯绍芝说,除了日夜照顾多病的父亲,他就是倍加想念家里的娘、大姐和年幼的弟弟妹妹,在战火纷纷的年代,真不知她们是否还活着。

  1950年,冯绍芝在辽宁沈阳参加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因伤复员。两年后,冯绍芝和父亲回到我市山阳区墙南村老家。1957年,一个从陕西回来的老乡捎回冯志林的信。

  “爹和大哥被抓走后,家里的生活更是艰难。两年后,娘就病死在外面,大姐带着我和妹妹四处逃荒,来到陕西,我在这儿做长工挣钱。”1960年夏天,当冯志林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回到墙南村老家时,流着泪讲述了那段经历。

  1960年夏天,冯绍芝成为我市一名煤矿工人,这也是他有生以来最幸福的一个夏天。

  可是,因为习惯城市生活的冯志林的妻子不会种地,加上几个孩子需要吃的,在那个饥荒年代,冯志林全家再次回到陕西咸阳。

  谁也没想到,这一别就是51年。

  民警走访问民愁

  千条信息音渺茫

  从1960年至今,冯绍芝换了好几个工作单位,家也是搬了一处又一处。今年3月,在马村区老宿舍居住的冯绍芝和他的邻居一样,接到了搬迁新居的通知。随后,他和妻子在马村区丽园小区19号楼租下一套房子居住。

  为了解群众疾苦,今年1月份以来,公安部在全国公安机关部署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社区民警都要入户了解群众生活。“大爷,你有什么困难可以找我们,只要我们能帮上忙的,一定尽力而为。”3月11日,马村派出所丽园社区民警王红军在辖区入户走访时,对冯绍芝说。

  民警主动上门服务,让冯绍芝心里感到暖暖的。“51年了,不知道姐姐、弟弟和妹妹现在都活着没?他们过得咋样?”他在心里这样想,也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对王红军说,“小王呀,50多年来,我一直有个心愿没法实现,你看能不能帮帮忙。”自从冯志林走后,他曾暗暗责备自己:如果当时我能多挣点钱,让一家人都有啥吃的,弟弟就不会走了。“大爷,你弟弟都有什么特征?”王红军问。“他叫冯芝林(音),小名叫春儿,今年83岁,1.8米左右的个子,左脸有个伤疤……”除了知道弟弟在陕西咸阳干瓦匠外,冯绍芝对弟弟的信息知之甚少。51年来,他曾多次让儿子打听弟弟的下落,至今没有任何消息。

  看到冯绍芝几近乞求的眼神,王红军低着头在工作日志上写下他提供的每一个信息。

  此后,每当中午下班或晚上休息时,王红军就从全国人口信息系统和陕西咸阳的人口信息平台上逐条查询83岁老人的个人信息。可是近一个月过去了,王红军查遍咸阳市83岁老人的信息,没有一条能让人高兴起来。“会不会老人把弟弟的年龄记错了?”王红军想着,将老人的年龄放宽到75岁至85岁,又对几百条信息筛查一篇,然而“冯芝林”仍不见踪影。

  在近1000条信息中都没有“冯芝林”的消息,王红军很失落。“50多年了,老人说的名字又是记忆中的名字,可能和户口簿上的名字不一样。”想到这里,王红军几次想放弃,但一想到老人期盼的眼神,又一次次坐到了电脑跟前。盯着陕西省地图,王红军将查找范围扩大到咸阳周围的西安、铜川、宝鸡、安康、商洛、渭南等市。

  渭水悠悠情悠悠

  更得警民一家亲

  一条渭河静静流淌,在陕西留下一个富饶的冲击平原和美丽的渭南市,随后汇入黄河,与在我市入黄的沁河水一道,滚滚东流入海。

  4月7日,当王红军在查询1000余条信息后,在陕西渭南查找到一个名叫冯志林的人。“冯志林,83岁,脸上有一伤疤,这会是老人弟弟吗?”他想。

  “有点像。”冯绍芝看过后,虽然不太吃准,但心里那种自然而来的情感,让他觉得这个人特别亲。

  为了进一步核实对方消息,王红军拨通了渭南市公安局向阳派出所的电话。民警刘颖东接到王红军反馈的信息后,次日即反馈信息:冯志林的身世和家庭情况与王红军找的人基本相符。

  然而,由于冯志林此时正在医院治病,出于对老人健康的考虑,冯志林的家人在一个月后老人出院时,才将这个信息告诉了他。

  “找到哥哥了!”冯志林噙着两眼热泪,激动地说,“51年了,我让孩子们多次回去打听,都没有哥哥的下落,以为哥哥早就不在了……”1960年秋,冯志林回到咸阳后,举家随其所在建筑公司四处外出作业,加上工作单位名称变动和工作人员上报他的个人信息时不慎填成陕西,使他与冯绍芝彻底失去联系。就在找到冯志林的同时,王红军为冯绍芝找到了在渭南市白水县生活的妹妹冯忠英。只是这时,他的姐姐已在三年前病故了。

  为了早日圆老人的寻亲梦,马村派出所所长段永忠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安排专车、专人,在考虑老人身体状况的同时,聘请马村区人民医院的医生随行,于5月27日护送冯绍芝老人一家三口远赴渭南认亲。

  “老人家,路上注意安全,见到亲人后要注意身体,要让他们也回来看看咱家的变化!”一大早,段永忠和马村派出所政委张新武前来送行时说。

  当天下午,冯绍芝乘坐马村派出所的专车抵达渭南后,与弟弟妹妹相互拭去对方眼中的泪,哭诉着51年的思念。闻讯赶来的《华商报》记者屈研动情地说:“焦作民警如此关心群众疾苦,他们像一家人一样一起享受着快乐和幸福的生活。”

  “如果不是全国公安机关开展的‘大走访’活动,如果没有民警王红军的热心和执著,我今生都不敢想还能活着见到你们。”冯绍芝喃喃地说,“爹在1972年病死了。我来的时候,派出所的民警也都盼着你们能回家看看,他们可都是咱的亲人啊!”

  “回家,一定活着回家看看!”冯志林和冯忠英异口同声地说。此刻,所有在场的人无不为这段离散51年再聚的亲情所感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