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仕智
本报通讯员 李国伟
“《在转型中提升》这篇文章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地方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顺应大势,必须遵循规律,必须符合民意。这既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根本体现。”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修武县委书记迟军说。
迟军说,转是大势所趋,是发展之要,是民生所需。修武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围绕“富民强县”这个主题,在三个方面下工夫,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一是要充分发挥旅游优势,提高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二是要转变工业劣势,提高对县域经济的支撑度;三是要保持良好态势,提高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满意度。要把转型落实在行动上,把发展扛在肩上,把为民放在心上,努力转出一片新天地,转出一派新气象。
“加快转型升级就是要把小的转大、弱的转强、好的转优,使基础更牢固、优势更彰显、特色更鲜明。”结合修武实际,迟军进一步解释说。旅游转型就是要围绕建设世界级旅游度假区目标,以世贸天阶、河南建业两个分别投资50亿元的旅游服务区项目为突破口,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拉长产业链条,提高服务档次,丰富旅游业态,为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旅游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工业转型的重点就是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的集聚化、集约化和集群化发展。要在服务好江苏华芳、台湾奇力新、深圳低碳产业园等入驻企业的同时,不断深化大招商活动,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加快项目建设,培育壮大工业根基,努力把铝工业、纺织业、机械装备制造业等支柱产业培育好,实现工业弱县向工业强县的转变。产业集聚区要尽快扩大规模、完善设施,引进更多的企业,年内固定资产投资、主营业务收入、利税、从业人员等指标增速均在60%以上,力争跨入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行列。农业转型的重点,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要在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抓好粮食高产创建的基础上,围绕台湾农民创业园引进台湾发展经济农业的先进理念和好做法,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型城镇化就是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小城镇,集聚生产要素,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要围绕城乡群众的就医、就学、就业、社会保障、精神文化等多方面需要,办好惠民实事,提高群众的生活品质,让农民享受现代化的城镇生活方式。
“转型升级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修武将始终围绕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科学发展,加快生态修武、文化修武、活力修武、和谐修武建设,努力为焦作率先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采访结束时,迟军满怀信心地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