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成为教育部“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 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在60%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98%……
我市已实现县县通高速,已开工的郑焦城际铁路,建成后将再添焦作与世界陆空无缝衔接的通道。南水北调工程穿城而过的渠涵工程建设正有序进行,将为中心城区增加50余万平方米的水域面积和180余万平方米的绿地。丹江碧水滚滚而来时,穿越的将是一座文明之城、富裕之城、和谐之城。
(四)中原经济区横空出世,焦作如何抓住重大机遇,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勇于担当、有所作为?如何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加快发展、更多造福百姓?
对焦作而言,转型升级的要求更加迫切。调整结构的任务很重,维护稳定的任务很重,改善民生的任务很重,发展社会事业的任务很重。当前,我们面临的困难还很多,发展的形势很严峻。我们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做更多的工作,才能实现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建设更具活力新型城市的目标。
所有这些都提醒我们,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宏伟征程中,在加快转型升级的进程中,为民服务,改善民生,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更重了,转变领导方式、工作方法的要求更高了。
一个领导干部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各级领导干部要带着强烈的责任心,带着血浓于水、骨肉相连的深厚感情,满腔热忱、义无反顾地为群众排忧解难。
(五)然而在现实中,有一些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行动上还远没有达到为民的要求。
一些党员干部,对实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动力不足,缺乏长远规划,实施短期行为,往往敷衍了事、蜻蜓点水,反而热衷于搞那些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路边工程。从表象看,是其政绩观出了问题,重视“显政绩”、忽略“隐政绩”。究其实质,还是宗旨意识淡薄,缺乏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
有的领导干部以“官老爷”自居,总是“眼睛向上”,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对群众诉求漠然置之,对群众期盼弃置不顾,甚至吃、拿、卡、要,雁过拔毛,揩群众“油水”,与民争利,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如此种种,说到底是忘本,是变质,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和制止。
(六)“让群众满意”不是一句空话,关键在做,关键在实,关键在效。
要靠真挚的感情来维系,要靠良好的作风来砥砺,要靠实际行动来体现。
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心系人民,真正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疾苦作为第一考量、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责任、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切实肩负起为民之责,做到“民生不能忘,民意不能违,民怨不能积”。
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为了人民,发展的每一步、施政的每一策,都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脚踏实地、亲历亲为,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做到“群众反映的事一天也不能耽误”。
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依靠人民,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更加注重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各项建设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更好地实现、维护和发展好广大群众的利益。
(七)民生是发展的根本。
要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就要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继续办好十项民生工程,着力解决一批民生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得安心、舒心。今年,我市将继续推进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安居等方面的民生工程:启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做好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完成100个校舍安全工程,加快职教园区建设,发展高等教育;启动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项目前期工作,继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建成新区中医院,完成3所县级医院建设改造任务,建成15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对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全年新增就业6.2万人;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开工建设廉租住房1220套、公共租赁住房3000套、棚户区改造8900套,进一步改善低收入群体居住条件;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
(八)民生所指,民心所向;民生所在,政之所行。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