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武陟的人不会忘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武陟县公路局命运多舛,历经几多辉煌,几多坎坷,巅峰谷底,高歌低吟。时至去年,外欠工程款2000多万元,拖欠全局干部职工14个月工资达600多万元,欠缴职工养老、医疗保险金800多万元,200多名干部职工分流待岗……
就是这样的一个单位,一支队伍,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先后完成工业集聚区建设路投资710万元,完成龙泉湖环湖道路建设投资500万元,完成郑常路下封至博爱县界17公里路面沥青铺设和附属维护工程投资1700万元,完成城区13条道路的路面修复工程投资120万元,完成道路养护综合实验楼投资310万元,完工京广铁路詹店立交桥中修工程投资86万元,启动投资3400多万元的新孟路沁河桥到武西高速连线道路工程建设。连连受到省市公路部门的称赞和县委、县政府领导的表扬。
以人为本,盘活人力库存
要干好每项工作,没有人不行,没有一支团结一心、聚精会神、不甘落后、奉献事业的干部职工队伍不行。公路局领导班子深知人力资源蕴含的巨大潜力,决心盘活这笔财富。他们不讲空道理,不兜空圈子,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从“还债”做起——筹资300万元建成西陶超限站,安置原詹店、西陶收费站59名撤离人员;筹资69万元为被分流到省管高速岗位的59名原收费站撤离人员补缴养老、医疗保险金;筹资91万元,为全局职工补缴医疗保险金;筹资48万元偿还历史拖欠的全局职工一个月的工资,此后做到按月发放;筹资516万元,偿还公路局部分外欠债务……
长期阻梗在公路局职工心头的“塞子”拔掉了,积郁在精神深处的工作激情重新燃放。在人们尽情欢呼看到公路事业发展新希望后,在人们奔走相告后顾之忧得以解除后,更多的公路局人在思考要干事、要发展、要贡献,要重抖公路人的风采。这一人力资源的“红利”在随后的重点工程建设中立马显现。
牢记使命,勇担建设重任
干部职工的激情鼓舞了公路局领导班子,干部职工队伍人心思稳、人心思事,坚定了领导班子为全县经济发展干大事、多干事、快干事的信心。
——县里要求90天完成工业集聚区建设路工程,先垫资,敢干不敢?公路局领导班子回答“敢”;
——县里要求90天完成龙泉湖环路工程,先垫资,敢干不敢?公路局领导班子回答“没问题”;
——省市公路部门要求30天完成京广铁路詹店立交桥中修工程,敢干不敢?公路局领导班子回答“请放心”;
——省市公路部门要求郑常路下封至博爱县界17公里路面沥青铺设和附属维护工程在一周内完成,并保证国家验收合格,敢干不敢?公路局领导班子回答“保证提前完成任务,工期、质量誓夺一流”。
——省市县要求启动投资3400万元的新孟路沁河桥到武西高速连线道路工程建设,敢不敢接手?公路局领导班子回答“此任非我莫属”;
——省公路部门要求承担投资9000万元的获轵路武陟段42.5公里大修改造工程,能不能按成任务?公路局领导班子回答“保证高质量按时完成任务”。
公路局领导班子没有放“空炮”,公路局干部职工队伍就是“管用”——集聚区建设路提前完工,经验收工程质量各项指标全部达标;龙泉湖环路工程主路面提前完工,经检测验收全部合格;京广铁路詹店立交桥中修工程提前完工,验收合格;郑常路下封至博爱县界17公里路面沥青铺设和附属维护工程仅用五天半全部完工,在5月8日组织的验收中被评为全市建设速度第一、工程质量第一。
拉高标杆,多干活干好活
“干就要多干,干好”,这是公路局领导班子常说的一句话。他们深知公路局的本分就是建公路、养公路、护公路,在建设经营公路中求发展,做贡献,壮大事业。
多干活。自去年下半年至今,公路局先后承担和争取到省市公路建设工程投资约2亿元,是常规年份的约12倍;服务全县重点公路建设投资约1800万元,是常规年份的约6倍;全部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完工。
干好活。公路建设工程是重投资、大运作、实打实的工作,环节多、质量严、监督难。公路局领导班子有言在先、有规在前——凡是涉及工程物料招标、供货、验质、验量、付款、结算等环节,班子成员靠后站,不过问、不打听、不建议、不插手,并监督相关责任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市场原则开展工作,确保省市和县里的投资一分钱顶一分钱用,每一分钱都用在路上,用在保障工程质量上。这一要求和领导班子的以身作则,带来了工程建设环境的风清气正,全局优质及合格工程达100%。
靠前指挥,充分发挥领导力
公路建设是系统工程,施工现场信息瞬息万变,科学高效的发挥领导力至关重要。公路局领导班子深知这一点,每当重点工程施工进入关键阶段,他们都要启动临战状态,改“运筹帷幄”为“靠前指挥”,改“电话安排”为“现场部署”、改“后方调度”为“一线解决”,把车子开到工地,把铺盖安在工地,把机关人员派到工地,形成一个“战时”指挥机构——抽调施工机械、协调燃料供给、调配物料供应、工程监理监督、落实技术标准、保障施工和车辆通行安全……,千头万绪,维系其间。在5月初的郑常路路面铺设施工期间,局党委书记、局长姬德才和局班子成员四天四夜坚守在工地,他们平均每天休息不足5个小时。姬德才同志的嗓子喊哑了,人也患上了重感冒,仍坚持在工地。直至工程提前完工,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组的验收,他才来到医院,挂了7天的点滴方痊愈。
路是靠人走出来的,业绩是靠人创造出来的。县公路局靠领导方式转变激发出了干部职工的冲天干劲,靠转变工作作风带领干部职工冲出历史羁绊,将走向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