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参考·悦读 上一版3
大旱后防大涝并非杞人忧天
江西降中到大暴雨 旱涝急转趋势更明显
贵州持续强降水天气 失踪14人
微博一周
事业单位改革时间表首次明确
需要人陪
台湾产塑化剂流毒两岸四地
美国智库如何看
中国的实力和存在的问题
也门骚乱升级 国家陷入动荡
郭敬明的成功法宝 □沈青黎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1年6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旱后防大涝并非杞人忧天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南方地区旱涝转换形势严峻,唯有立足于防,未雨绸缪,方可应对裕如,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大旱和大涝的转换是如此迅速。4日,中国贵州、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六省出现较大范围的强降雨天气。来自湖南省防办的信息显示,湖南除了有61万人仍然面临饮水困难外,另有60多万人遭受洪灾。气象专家提醒,一定要注意防范旱涝急转的局面。

  在天人抗衡中,灾难的形成往往是半为天灾、半系人事。唯有立足于防,未雨绸缪,方可应对裕如,从容化解,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此前已有论者提及,今年的长江中下游大旱,降雨量太少固然是成灾的主要因素,但也并不排除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比如,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设施“毛细血管”被淤塞、围湖造田等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都可能使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增加。再加上平时缺乏积极应对干旱的预案,一旦成灾,往往措手不及,只能被动应付。

  旱灾如此,涝灾亦然。历史地看,长江中下游地区向称水乡泽国,多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水患不仅体现在气象记录中,更铭刻在人们的记忆深处。尽管这些年来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仍时有发生。特别是在一些脆弱地区,甚至还可能酿成特大洪灾,造成当地群众生命财产的极大损失。这些都是有例可循、历历在目的旧事,并非杞人忧天。

  某种程度上讲,因为大旱而暴露出来的防范不足、被动应付,在洪涝面前可能同样存在。具体而言,各地的水利设施能否正常运行?病险水库、河堤大坝是否存在隐患?城市建设的狂热席卷了大大小小的城市,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挤占河道、影响行洪?地质脆弱地区有没有做防范水灾引发地质灾难的预案?这些都是需要格外警惕的。

  而且,今年的不利情形还在于,旷日持久的大旱,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壤极为疏松,保水能力很差,一旦遭遇持续的降水过程,土壤及植被阻滞水流的能力十分脆弱。眼下,随着梅雨季节的到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大旱转大涝的几率也急剧上升。如果再加上久旱导致的意识麻痹等因素,则问题之严重很难让人轻松起来。

  眼下,南方旱区的干部群众正在加紧抗旱,这样的努力令人敬佩。不过,如果多一些预案准备、多一些科学防范、多一些长远考量,效果可能比事后的亡羊补牢更好一些。也因此,在这个由大旱转大涝的节点上,亟须重申未雨绸缪、立足于防的思想,各级政府要提前做好组织动员、应急防范,以免遭遇先旱后涝的双重损失。

  不能总是跟在灾难的后面跑了。事实证明,人定胜天不过是徒增悲壮,而高调救灾远不如预先防灾、减灾。这些虽属老生常谈,却也是一代又一代用生命为代价换来的宝贵经验和教训,不可不慎。

  (据《新京报》)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