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听惯了“不要输在起跑点上”,但翻阅达尔文的传记会感到耳目一新。原来达尔文在27岁之前,并无志向。达尔文遵父命入爱丁堡大学习医,却因为知道自己会继承丰厚的遗产,无意在学业上下苦功。
达尔文晚年,在为子女写的自传中,回顾自己接受的学校教育,完全没有好语:“剑桥那三年,我在课业上花的时间完全浪费了。”然而,达尔文对大学里的正式课业失望并不表示他上大学的那五年全白费了。例如达尔文在大学里参加了学术性社团;他第一篇生物研究报告,就是在爱丁堡大学的学生社团中宣读的。到了剑桥,达尔文结识了植物学教授韩斯洛。达尔文毕业后,通过韩斯洛的推荐,随着英国海军小猎犬号到南美洲测量海岸,历时近5年,绕地球一周。达尔文因而确定了一生的志向:研究“自然史”的核心问题,即生物演化。父亲这才放心,不再担心他没出息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上大学是对人生的重大投资。只有少数人毕业后依赖上课时笔记下来的知识谋生;大部分人的谋生本领必须到职场现学现卖。大学提供的是机会,有各种课程让人磨炼学习能力、建立信心;有各色人等,磨炼社交能力、建立人脉。
达尔文充分利用了“上大学”得到的机会。他对在剑桥的日子,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当年那股搜集甲虫的狂热。他挑出34只甲虫与1只蛾寄给伦敦一位昆虫学家。那位专家将其中几种登在《不列颠昆虫图录》中。他终于承认:我在剑桥那三年,是我一生最愉快的日子。
愿人人都有那么美好的大学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