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清新的空气、幽静的环境、宽敞的场地为部队提供着良好的军事保障。
在目前寸土寸金的形势下,这些黄金地段的每一寸土地,都深深凝聚着市领导的心血。为了给部队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军事训练环境,市领导多次协调,将最好的地段、最好的地块划给了驻焦部队。
部队走到哪里,拥军就跟到哪里;哪里有子弟兵,哪里就有市领导慰问的身影。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驻焦71426部队、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市公安消防支队官兵及时赶到灾区参加抗震救灾。从当年6月份开始,市领导先后两次冒着酷暑,深入灾区看望慰问一线官兵。2009年8月5日,中国(济南军区)第三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程兵大队赴国外执行维和任务,路国贤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专程赶到沁阳市为维和官兵送行。去年6月,我市拥军慰问团专程到2500公里外的西北某试验训练基地看望了在此驻训的驻焦某部官兵。
市领导身体力行支持双拥工作的表率作用,深深地感染激励着社会各界。科技拥军、智力拥军、文化拥军、法律拥军……在广袤的怀川大地,拥军优属蔚成风气:
——每年八一前夕,团市委、市妇联都要组织地方未婚女青年到驻地偏远的71426部队训练营地,与单身干部举行军地联谊会,通过这种形式,牵线搭桥,解决部队未婚干部的终身大事。
——市司法局联合11家单位建立了三级法律拥军维权网络,经常组织律师、法律援助机构为部队官兵和优抚对象举行法律咨询,帮扶解决涉军侵权案件,维护官兵和优抚对象权益。
——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大学的大学生自发组成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到部队为官兵讲解计算机知识,传授操作技术。焦作供电公司先后投资20多万元,为部队建起了军事信息网络系统、机关文化活动中心等。市公交总公司专门为大山深处的某部开通了拥军专线,解决了官兵出行难。市区公交车对残疾军人和现役军人实行免费乘坐,市内各停车场对军人停车免费,现役军人可免费游览全市旅游景点。
——在解放区上白作街道办事处,年事已高的老拥军模范郜文英在疾病缠身、无法动弹的晚年,将拥军接力棒传给儿子,声声叮嘱儿子一定要把拥军接力棒一代一代传下去。武陟县嘉应观乡秦厂村54岁的杨小光29年间,和丈夫一起,先后为部队打水井、送空调、赠送高级黑板等学习用具花去近7万元。她因此获得了“优秀兵妈妈”荣誉称号。
令人热血沸腾的双拥故事层出不穷,感人肺腑的关爱子弟兵的话语数不胜数。怀川大地,处处凝聚着怀川儿女拥军的浓浓情结。
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人民子弟兵情系地方建设,一腔爱民真情洒遍山山水水
2009年春季,我市遭遇了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灾情就是命令。在焦作军分区的协调指挥下,我市驻军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发挥机械、车辆、人员、技术等优势,积极投身抗旱第一线。一时间,在偏远的山村、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人民子弟兵帮助农村抗旱浇麦、为饮水困难的群众送生活用水的身影到处可见。
2010年10月以来,我市再次持续严重干旱。今年1月28日,预备役409团全体官兵及时赶到受灾严重的大山深处修武县西村乡小东沟村、楚江坡村等偏僻闭塞的山村给群众送水。为了支援抗旱,该团探亲过年的干部战士刚踏入家门,又急速返回,参加到了抗旱大军中。
南水北调是国家的重点工程。为支援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工程建设,焦作军分区机关和解放、山阳、中站、马村四个城区武装部官兵、民兵预备役组成了南水北调服务队,昼夜奋战在施工一线。为了做好征迁群众的思想工作,焦作军分区在冬季征兵工作中,还专门为征迁群众制定了优惠政策,使征迁群众真切地感受了党和政府的关心。
不辱使命支援地方建设,牢记职责发扬光荣传统。只要群众有困难、有需求的,无论路途再遥远、条件再艰苦,人民子弟兵从来都是冲锋在前,迅速赶到帮助解决。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官兵们从来没有说过一个“不”字。
2010年7月,由于黄河调水调沙,温县祥云镇大玉兰控导工程4号坝外侧垮塌,15万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我市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连续两昼夜奋力抢险,堤坝成功修复合拢。解放区七百间街道办事处环北社区办公场所紧张,驻地62117部队立即腾出一套营房,无偿提供给社区作为办公场所。
翻开我市双拥资料,在北山绿化、影视城建设、群英河清淤、黄河滩土地整治、大沙河治理、沁阳神农山道路整修、云台山景区维护秩序、车站搀扶老人、深山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等活动中,人民子弟兵的故事已经成为了群众争相传颂的佳话。
特别是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驻焦71426部队、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焦作市公安消防支队2300多名官兵昼夜兼程,赶赴灾区,在塌方不断、路途不通的情况下,徒步行走500多公里,抵达重灾区,先后转移解救被困群众2200多名,搭建帐篷200余顶,抢运食品药品110吨,诊治群众6400多名,发放药品价值14万元,驻焦部队官兵有12个单位和22名个人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军委总部、济南军区和集团军的表彰奖励。
严格落实政策,用真心、真情、真诚,认真做好优抚优待工作
2010年,解放辖区三级因公伤残军人王小六在住房上遇到了困难,一家人为住房问题每天愁眉不展。得知这个情况后,该区民政局立即与市房管局、市民政局结合,通过多方协调,为王小六安置了一套廉租房,让这个在军营不拍摔打的刚强汉子,流下了热泪。
把优抚政策落到实处,确保不让一名优抚对象受到委屈,是我市优抚部门的工作理念。多年来,这些部门按照国家规定,及时调整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定补标准,并按时足额兑现,4年来共为残疾军人、“三属”、在乡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发放抚恤定补金1.79亿元,为49名集中供养优抚对象提供生活保障金43.52万元。在农村优待工作中,我市实行了“县市区统筹”的办法,县市区财政筹措资金,由民政部门统一发放,做到一证一书一册齐全。4年来,全市共优待农村义务兵家属13950户,发放优待金3612万元,2010年优待金最高的县市达到4808.3元。与此同时,我市还认真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4年来共接收复员退伍军人7081名,安置率达100%,发放城镇退役士兵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421万元。
为帮助解决优抚对象的生活、工作困难,我市多年来持续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措施,优抚工作实现了“五个100%”:即优抚金及时发放到位率100%,优抚对象医疗参保率100%,“三属”、残疾军人、在乡复员军人和带病退伍军人优待面100%,义务兵家属优待面100%,复转退伍军人安置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