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清风拂面,在太行山南麓的虎头山上,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指着眼前层层叠叠的松涛柏浪,微笑着,陶醉着,憧憬着……满眼的绿色,无限的希望……
这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是一幅真实的画面,画中的主人公就是西向镇虎村党员退休干部周文政。现如今,当你到虎村提起周文政这个名字,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说,他就是俺身边的杨善洲,是播种绿色优化生态的使者,他将万亩荒山变为绿洲。
老周2002年退休,现年69岁。1985年起,在西向镇从事成人教育和民政工作。老周为人忠厚,作风务实,有经济头脑,积极帮助扶持福利企业。在他的扶持下,该镇福利企业在短短几年时间由2个增加到20多个,成为镇财政的重要支撑之一。老周成了大家公认的“能人”。
2002年,上级要求加大荒山治理力度,打破年年种树不见树的怪圈。虎村两委班子响应号召,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决定对村里的万亩荒山实施无偿承包,承包期为50年。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张贴公告进行发动。群众在一起议论的不少,普遍认为绿化荒山是好事,种树也不难,但要想管好管活、长大成林太难了。“年年种树不见树”几乎成了大家的共识。这主要是因为山坡地土壤稀薄、植被很差,树种上以后必须定期人工浇水,再加上山区群众自古有山坡放羊、放牛的习惯,漫山遍野无法管理。就这样,一个多月过去了,没有一个正式提出承包的。后来,村干部到镇里寻求帮助,不少同志认为老周有经验,即将退休,又是虎村人,是个不错的人选。镇领导通过研究,向老周做工作。起初老周心里确实没底,这是多少人望而却步的事,自己快退休了,能行吗?家里人支持吗?如果干,钱从哪里来,如何能干好?种种的忧虑、疑问在脑海翻腾。最终,几十年的党性修养,让他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一个老党员的气概,服从领导安排,回村承包荒山。现在回过头想想,老周自己还深深感到,当初这个决定太沉重了。
首先是不少群众怀疑的目光,虎子山也叫“方山”,自古以来,就是一座秃山,山上土没土,水没水,栽树绿化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其次是家人、亲友对老周的心疼。孩子们都有工作,自己退休后每月又有2000多元退休金,吃不忧、穿不忧,干了一辈子,该好好享清福了。但老周天生是个闲不住的人,按他的话说:“每天光吃不干活,就是在等死。”这样的清福他不愿享受。他反过来耐心给家人做工作,不仅要同意自己的决定,还要与自己一起干。
承包决定作出以后,老周很快给村里签了合同。再难的事只要坚定信心,总会成功的。他一个人跑到山上勘察地形和植被,做好记录,认真分析。一段时间下来,老周跑遍了周围8个山头的上上下下、沟沟岔岔,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身上划了多少伤,熬了多少个不眠夜,终于绘制了一幅荒山地形图,制定了一个绿化方案。核心就是:合理规划,必要投资,强化管理,敢于突破,放眼长远。基础林与经济林相结合,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不断探索,及时总结,逐步改进。土壤贫瘠的地方以基础绿化为主,土壤相对较好的地方以经济林为主。
方案出来后,落实是关键。要实现这样一个宏伟的蓝图,进山的路,浇树的水,填坑的土,买树苗,雇工人等等,需要不小的投资。光靠自己的退休金和家里的积蓄是远远不够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寻找合作伙伴和筹集资金是第一关。老周四处奔走,找亲戚、托朋友借钱,找本村的企业赞助,找银行贷款,找林业局、水利局申请政策资金。几经周折,最终找到了他原来帮助过的一个福利企业老板,愿意提供资金帮助。
资金有着落以后,就开始雇佣工人上山植树。起初,群众还是怀疑,老周果断决定,工资一天一清。挖一个坑、栽一棵树、浇一次水等都“明码标价”,根据每个人的工作量当天付工资。解除后顾之忧以后,雇来的工人越来越多,工程进展很快。市林业局、水利局了解情况后,积极给予政策性资金支持。在各个山头都修建了小型蓄水池,修水渠2000米,在山头之间修通了人行道,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节省资金,老周还动员自己的家人、亲朋好友,义务往山上担水、担土、挖坑、植树。他自己在山上搭了个帐篷,日夜吃住在山,从挖坑、填土、浇水、植树等各个环节,他都认真指导把关,一丝不苟。通过春、秋两季的集中行动,万亩荒山全部种上了树苗。其中,小柏树及各种生态树100余万棵、美国进口薄皮核桃树3万余棵、黄连树2000棵、香椿树3000棵。工程总投资100余万元,其中个人筹资50余万元,争取政策性资金50余万元。
树苗种上以后,后期的管理是成败的关键。老周积极与村两委协商,对整个山区进行管护。一是村里派巡逻队义务看山,昼夜巡逻;二是禁止牛、羊上山,发现牛、羊毁坏树苗进行罚款。当初,村里家家户户都养牛,还有4个羊群,群众阻力很大。老周就亲自到养殖户家做工作,向大家讲改善生态,是家家受益、子孙后代受益的事情,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并争得林业执法部门支持,对个别不听劝阻、毁坏树苗的实行处罚。最终实现了禁止牛、羊上山的目标,种植的树苗得以安全生长,成活率达90%以上。
有道是:梅花香自苦寒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成长,一棵棵树苗都已一人多高,十分喜人。放眼望去,昔日的荒山秃岭已被郁郁葱葱的树木所覆盖,满山遍野碧绿一片,变成了绿色的海洋。鲜花和幼果发出的清香浸人肺腑,令人流连忘返。如今老周得到周围群众的广泛赞誉,这里已被沁阳市人民政府列为荒山绿化“示范区”。生态效益已经显现,经济效益也将逐步实现。前来参观学习的单位和个人络绎不绝,不少新闻媒体相继前来采访,沁阳电视台《夕阳红》栏目还专门作了为期一周的专题报道。周文政同志也因此被评为沁阳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离退休干部、劳动模范、植树造林先进个人。
老周性格温和,为人低调,但骨子里却不乏刚毅;老周年近古稀,头发花白,但说话办事却不乏年轻人的斗志和热情。他勇于承担重任,勇于面对困难,善于寻找办法,敢于打破常规。他讲自己经历的困难如一笔宝贵的财富;他讲当前的经营形式客观现实,问题在哪,如何解决,胸有成竹;他讲今后的发展乐观自信充满希望,总是把大家的利益和生态效益放在第一位,丝毫没有急于追求投资回报的功利之心。他是个善良的老者,他心胸宽阔,总是装着大家;他目光长远,总是笑看未来。党在他心中是太阳,他在群众面前是旗帜。虽近夕阳,却霞光无限,一颗颗树苗有他的滋润茁壮成长,万亩荒山因他的执著变成绿洲。他给了我们一道醉人的风景,顺着他指的方向我们看到无限的希望,能不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