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村的群众只要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找村工会。”沁阳市常平乡九渡村党支部书记石青云提起工会,感慨地说。
偏远山村的工会组织为何在村民心中有这么大的影响力?经过几天采访,记者惊叹地发现,2009年1月以来,沁阳市总工会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把工会组织延伸到所有大山深处的农村。特别是像常平乡九渡村这样农户较少的村,在成立村级工会组织后,这个大山深处的工会组织积极发挥对外维权、对内帮扶的作用,为九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村民增收创造了和谐环境。
九渡村地处太行深山区,总面积21平方公里,有13个自然村,总人口139户580人。与九渡村毗邻的就是山西省,由于交通不便,以前有许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九渡村凭借濒临丹河峡谷的优势,修通了道路,建起家庭宾馆,发展水上游乐项目,加工出售土特产品。全村有22户农户成为民俗接待户,10户开办了商店、摆起摊点,9户经营水上游乐项目,旅游从业人员120余人。
为最大限度地把所有职工包括农民工吸收到工会中来,沁阳市总工会于2009年1月在该村成立工会,在指导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的同时,还为该村工会配送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用品。该村工会成立两年来,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实施帮困扶贫,为所在辖区民俗户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由农民转变为旅游从业人员、由从业人员又转变为工会会员的民俗接待户吴世昌对此深有感触,他说:“由农民转变为工会会员,让我的心更踏实了。村工会就是我们的家,只要有困难找到工会就能得到帮助。”2009年,吴世昌想在丹河景区办一个家庭宾馆,由于缺乏资金迟迟不能开业。村工会帮他申请了工会小额借款2万元,盖起了餐馆。“去年,我的家庭宾馆赚了4万多元。没有俺村工会组织的帮扶,就没有俺今天的幸福生活!”吴世昌说。
为了进一步强化家庭宾馆和水域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游客需要,该村工会开展了“民俗户素质工程”和“创学习型民俗户,做知识型民俗户”系列活动,利用畅通的远程教育网络资源和良好的硬件培训设施,定期组织基层会员参加远程教育培训。2010年4月22日,九渡村工会邀请该市总工会与丹河景区管理局、沁阳市旅游学校、沁阳疾控中心等相关单位联合在丹河景区举办了家庭宾馆和水域服务技能培训班,有100多名从业人员参加了培训。
开展“秋送助学”、“冬送温暖”活动是九渡村工会唱响服务群众的另一个重头戏。九渡村工会在自身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企业赞助等各种方式,筹措资金,对生活困难的民俗户给予一定的补助。2009年,该村工会通过向该市总工会申请,争取资金1000元,用于解决困难民俗户子女上学难问题;2010年又争取资金3000元,解决了3个民俗户子女上学问题。截至目前,该村工会通过向该市总工会申请,共为6家困难户的子女申请到助学资金1.1万元,为5名困难户申请到解困资金1300元。
沁阳市总工会在大山深处成立工会组织,为拓展工会工作、延伸工会服务提供了坚实平台,也让深山村的老百姓真切感受到了村工会给当地带来的变化,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盛开在大山深处的工会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