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高考15年是在自虐?
【事件】今天,“专职”考生、“兼职”生意人,44岁的成都市民梁实又要上考场了,这是他第十五次参加高考。有人说他是“中国第一铁脑壳”、“高考最牛钉子户”。 (6月6日《华西都市报》)
【观点】作为一个事业成功的商人,梁实其实在某些方面,已证实了自己的价值。他完全有理由凭着自己的兴趣,去完成自己的人生梦想。我与他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知道和他同龄的多数人在做着什么,在很多人沉迷于麻将、商场征战、酒场争斗和泡下N代的小妹时,这个中年人却选择了一种近乎于天真的回归,在干着一件他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这不是嗜痛成瘾的自虐,也更不必担心他有什么价值观引导的意义,因为多数人,不会有这样的选择。 ——《新京报》
淡定看待鄂尔多斯人均GDP超香港
【事件】近日,住建部联合高和投资发布的《中国民间资本投资调研报告》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人均GDP超越香港,位居全国第一。在鄂尔多斯,资产过亿的富豪人数超过了7000人,百万资产只能算是穷人。每217个人中就有1个亿万富翁,每15个人就有1个千万富翁。
(6月5日《深圳特区报》)
【观点】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保障低收入者的利益,让他们住得上房,看得起病,上得起学,这些远比花哨的GDP数字真实得多,温暖得多。因此,舆论大可不必热炒所谓的鄂尔多斯奇迹,并不是每个城市都有“羊煤土气”(羊毛、煤炭、稀土、天然气)优势的,这种占尽天时地利的奇迹很难复制。看清了这一点,再看那些高调的富豪、疾驰的豪车,以及人均GDP超香港的捷报,就会多一些从容淡定,少一些莫名激动。 ——《羊城晚报》
中国人的爱情何以遏制“全球经济”?
【事件】西班牙《世界报》发了一篇文章说,中国人结婚就要买房子,房子太贵的现实,迫使很多人大幅度削减开支,控制消费以增加存款。报道认为,如果说在中国这个全世界增长最快的市场上没有消费,那么全球经济就会停滞。 (6月6日《新华网》)
【观点】中国人自己尚且不能完全看得懂中国的经济,指望外媒来完美解读,显然也有些强人所难。让有着“成家立业”传统的中国人结婚不买房,当然并不现实。但是,外媒的视角其实也并非一无是处,即便中国人不必去当全球经济的救世主,但中国经济显然是中国人无法回避的问题,尤其是当中国经济始终在忙于跳出内需不振的陷阱时,住房对于国人消费的挤出效应,对于中国整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其实已不言而喻。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