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树勋 通讯员李霞)在蒸汽发酵车间的尾端安装汽轮发电机,利用循环蒸汽进行闭压式发电,电能用于企业再生产,仅此一项,一年净“拣”1000多万元。近日,在孟州市产业集聚区广济药业分公司,记者看到了令人称奇的一幕。该公司副总经理曹水生介绍道:“除了能源的循环利用,公司还在环保方面采取‘布袋除尘’和‘双减脱硫’法,除尘除硫效果达到99.5%,比传统方法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这是‘颠覆性科技创新’带来的成果。”
作为河南省县市中仅有的两家创新型产业集聚区之一,“颠覆性科技创新”的发展理念如今已经深入到该市产业集聚区内每一个企业。该市市委书记魏超杰说:“‘颠覆性科技创新’作为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已经成为该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不竭动能。没有‘颠覆性科技创新’,就没有产业集聚区的今天。”
据悉,该市从产业集聚区筹建至今,(下转二版)(上接一版)就煞费苦心地为企业搭建以“颠覆性科技创新”为主攻方向的科技创新平台。该市在集聚区内成立创新产业园、汽车零部件科技服务中心和绿色生物科技服务中心,把每年的科技科研经费从1600万元增至3000万元,并每年拿出500万元作为科技创新奖励基金,鼓励、引导、支持企业成立了2家国家级、4家省级、17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使得该市产业集聚区90%以上的企业拥有产学研基地。其中,中原内配公司还建立了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华兴公司和泰利杰公司建立了博士后研发基地。
“各类工程技术中心和‘一站两基地’的招才引智平台已经成为产业集聚区内‘颠覆性科技创新’的强大孵化器,形成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连锁反应。”孟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文年自豪地说。河南省中原内配公司每年自主研发的新产品都在30种以上,是国家气缸套生产标准的制定者。河阳牌气缸套通过了ISO9000、ISO/P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该公司股票在深交所成功挂牌上市。隆丰皮革公司通过持续的自主研发、对外技术合作,产品由初级加工过渡到50%以上终端产品,拥有3项行业制定标准,连续10年领跑国际羊剪绒加工行业。广济药业核黄素生物发酵工艺被认定为国际首创,列入国家禁止出口技术目录,核黄素生产规模占据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大地合金公司系列超硬碳化钨产品超过国际技术水平,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具备源源不断“颠覆性科技创新”能源的孟州市产业集聚区,还成为高端人才流动、创业的基地。超硬材料专家、留美博士陈铮被聘请为大地合金公司总经理,该公司在两年内成功研发20多种金刚石刀具产品。郑州大学金属材料博士刘胜新带了两名研究生入驻中原内配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参与蠕墨铸铁项目攻关,投产后年可为企业新增产值1.25亿元、利税6000万元。如今,该市产业集聚区内具有中等技术及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4625名,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22.7%,其中博士级专家有20多名。
“颠覆性科技创新”为该市产业集聚区插上腾飞的双翼,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了以中原内配为龙头的光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产业群、以大地合金为龙头的超硬材料高新技术产业群、以华兴为龙头的生物能源高新技术产业群、以广济药业为龙头的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群。集聚区内去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5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