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华民族有三个时期凝聚力特强:一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二是抗日战争救亡图存,三是现在的祖国统一民族复兴。
新加坡国立大学郑永年教授分析说,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但中国摆脱不了一盘散沙、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孙中山先生痛感要使中国大众产生民族主义国家意识,建立国家是首要任务。组织政党、发动革命,就成了孙中山建设中国民族国家、救亡图存谋振兴的有力武器。
为什么孙中山之后,国、共两党都要建国治国,国民党却最终败于共产党?因为国民党的主义和组织都不被中华民族所接受。郑永年认为,“简单地说,在社会基层,国民党所依靠的是地方精英,即地方绅士;而共产党则直接依靠农民,直接把中共的治国理念传达给了人民”,“走上了一条自下而上的民族主义建国道路”。
当然,共产党也并非先知先明、不犯错误的神仙圣人。从清末改革运动到孙中山再到毛泽东,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一直处于持续的革命之中,探索的重点在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尽管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人最终建立了人民共和国,但对共和国应当是怎样的一个国家,一直处于艰难的探索之中,对很多问题的理解只能在实践中进行。如果不理解改革开放之前30年的历史,也很难甚至不能理解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
经过建党9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和新中国60年艰辛曲折的探索,中华民族终于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从苦难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