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万镇不仅是革命老区,也是我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工业重镇,钢铁厂、水泥厂、玻璃厂、磷肥厂、耐火厂等众多国有企业曾集中在这里。其经济实力曾稳居各乡镇前列,一度成为我市发展的次中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万的发展与时代的要求、群众的期望仍有不少差距。站在新起点,谋划新蓝图,西万人正在深思熟虑。他们不骄气,不浮躁,真心持重谋发展。他们心存忧患意识,总结不足,查寻短板,在反思中加快转型,让人深省,令人振奋。
反思,实质上就是以忧患意识去思考过去,是对成绩的正确认识,是对过错和不足的考量,是面对现实的思忖,是对未来的筹谋。忧思,也是一种胆识,一种责任,一种自我解剖的勇气。特别是成功之后的忧思,更是一种彰显实事求是、荣辱不惊的政治素养。
没有忧思,就认识不到存在的差距,就缺乏筹划科学发展的紧迫感,就找不到经济转型谋求更大发展的突破口。善于居安思危,见微知著,自警自省,是领导者不可或缺的素质。只有增强忧患意识,才能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有所作为。
面对市委市政府的重托,面对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竞争局面,在已经取得的成绩面前,每个单位都应当像西万人那样有一种敢于忧思的忧患意识。
万兴的文章表明,西万人的忧思促进了工业经济转向体系化,城镇建设转向一体化,煤炭产业转向规模化,旅游转向多元化。可以相信,其他乡镇办事处也会在忧思中焕发谋求发展的更大动力,找到本单位撬动经济腾飞的新支点,在忧思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