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党 娜 刘爱娟
6月16日,正午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滚滚热浪扑面而来。但在孟州市电力公司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现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顶烈日、冒酷暑、忘我奋战,用汗水书写责任,用责任诠释忠诚,为千家万户送去炎炎夏日里的一抹清凉。
“白”指挥官
“谷旦线的‘赔青’谈好了没有?铁塔到位没?太子线能提前几天完工……”在农网改造项目部,笔者先远远地听到一连串的发问后,然后才看见有个人打着电话走了进来。
眼里布满了血丝,斑白的头发与40岁的年纪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就是孟州市电力公司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指挥官”——杨红涛。
从1998年开始,杨红涛就跟农网改造结下了缘,从一个青涩小伙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指挥官,他对农网改造一如既往地认真和执著。为了使线路走径更加合理,他和设计人员一道下乡勘测;为了使施工工艺更加规范,他协调相关人员到一线商讨如何安装;为了加强安全质量管理,他到施工工地现场督导;为了工程标准化建设,他到项目部指导、规范各项工作流程……一个个台区的安装、一条条线路的架设、一项项工程的实施,从设计、施工到验收,都倾注了他的心血。虽然他的脸晒黑了、人累瘦了、头发变白了,但农网改造的安全、质量和进度却得到了赞扬。
“灰”经理
在城伯西10千伏线路施工工地,安装公司副经理崔军同工地负责人在地上画着环网开关接线图,旁边的施工人员陈龙看着满身灰土的他说:“领导,你都快成‘灰太狼’了。”
“没关系,反正天天都弄这么脏,回去洗一洗就行了。现在真省钱,一身工装、一双运动鞋,衣服不用买,连袜子都省了。”
“看你说的,嫂子在家那么贤惠,还能让你自己洗衣服?”陈龙不赞同地摇摇头。
“我天天早上天不亮就来工地了,几个工程同时开工,好多事需要协调,为了赶时间,我把老丈人的车都开来了,回家时天都黑了。家里边接送孩子上下学、辅导孩子做功课、照顾老人都靠你嫂子,我哪还好意思让你嫂子给我洗衣服,自己洗洗算了。”崔军满脸愧疚地说。
“黑”兄弟
嘉鹏110千伏变电站门前站了一群“黑人”正在认真地讨论施工方案。
早上看到这一片麦子大部分已经收割后,杨红涛立即安排施工人员对槐树龙台双回线路进行施工。由于这里处于岭区,地形复杂,而且存在110千伏、35千伏、10千伏交叉跨越的情况,相关技术人员都到现场共同商定施工方案。
“这里是一基铁塔吧,打个方向桩,前面树林挡住不好辨别方向。”技术人员石新靖说道。
“嗯,这是个转角塔,前面跨沟,过去之后有一基110千伏的铁塔,要注意安全距离。”铁塔技术负责人薛建政回应。定一个点,打一个桩,然后绕行大沟,找到线路方向,继续测。到了广济药业公司的南边,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一个大沟,两侧如悬崖一般,上下都是90度,两边很远的地方才有路,这要怎么走?
“找稍微缓一点的路下去,我们都走了两回了,不过还是很有难度的。”技术人员花晓彬背着GPS仪器在前面带路。
“这个沟跨过去,还有好几个岭,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有好多荆棘,借力上去得抓住那些干枯的植物。”工作人员陶贝贝说道。
“来,我拉你上来。”技术人员贾铎伸出手帮助后边的兄弟们,一弯腰,脖子上露出来一条明显的“黑白分界线”。
一些人看到后打趣地说:“我们都快晒成非洲人了,这要是找不到媳妇怎么办?”
镜头所到之处有限,但从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任务下达的那天起,参与农网改造工程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如此,他们为了同一个目标默默地奋战在施工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