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向阳
6月21日,经过武陟县电业局施工人员的紧张施工,农网改造升级工程10千伏北环线顺利投运,这是该局农网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为全面加快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该局施工人员放弃节假日,战高温冒酷暑,用汗水播撒着希望和光明。
“加快工程建设,我们责无旁贷”
近年来,随着武陟县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县用电负荷持续快速增长,对武陟电网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全县6座110千伏、35千伏变电站出现过负荷,4月底增容投运的35千伏宝村变电站已接近满负荷运行,只有加快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才能确保迎峰度夏期间电力的可靠供应。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是武陟电网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确保今年迎峰度夏可靠供电的当务之急,加快工程建设,我们责无旁贷。”在省电力公司豫北督导组检查汇报会上,该局局长孙宏伟的一番话,更能体现出该局对加快农网建设的急切心情。
该局此次网改工程所需物资涉及供货厂家36家,品种有350余类,物资的及时到位,是决定工程能否顺利开展的首要因素。为此,该局成立了物资保障小组,采取紧急物资上门催着要,大批物资电话督着办,对物资到货情况实行日销号制度,确保工程所需物资的可靠供应。截至目前,该局10千伏及以下网改工程物资除个别品种需根据施工情况现场定制外,其余物资已全部到货,为工程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工程施工中,该局提前准备,精心部署,及时完成了工程规划、设计等施工方案,按照先难后易、先田间后村里、先室外后室内的原则,利用前期线路施工的有利时机,集中力量、集中时间,优先对田间线路和机井通电配电房进行架设施工,确保了工程建设的扎实推进。
截至6月14日,该局已完成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36.71千米,400伏线路21.09千米、安装配电台区82座,56座机井通电工程配电房已全部完成。
“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
武陟县2010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计划总投资2040万元,35千伏工程项目4项,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建设工程项目共计102项,其中35千伏三宁、三董线是110千伏尚村变配出工程,对缓解该县110千伏原村变、虹桥变的供电压力,确保两座110千伏变电站增容、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满足武陟迎峰度夏的用电需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工程开工后,该局施工人员每天早出晚归,加班加点运送电杆、组立铁塔、架设导线,在不到20天的时间内,就完成7.118千米线路的架设任务。但在变电站出线和线路连接的最后2档导线施工中,因出现部分村民阻挠、施工协调困难等问题,导致工程最后1基铁塔无法组立,工程被迫停工半个月。
在武陟县政府的全力支持和协调下,5月18日工程得以顺利推进。在施工前的动员会上,施工负责人姚小巧表示:“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施工当天,武陟县气温高达38摄氏度,天气异常的闷热,还没开始工作,施工队员的汗水就顺着额头往下流。一天下来,施工人员张红雨开着玩笑说:“今天老天爷也真够意思,我喝了五六瓶水,也不见往厕所跑一趟,真是又出工又省事。”
该局仅用一天半的时间,就完成了1基铁塔和2档导线的架设任务,为110千伏虹桥变和原村变增容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快歇会儿润润嗓子”
网改工程的顺利实施,极大地改善了武陟电网的供电结构,满足了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武陟县圪垱店乡西王庄共有274户1200口人。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旧的配电设施已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造成用电高峰时段供电电压偏低,对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谈起村里的用电情况,在西王庄工作了近40年的农电工黄新田感慨地说:“要说这用电啊,前些年还没啥问题。如今,村里的空调、冰箱等电器是一台接一台的添,用电量也是月月往上涨。可村里就这一台变压器,导线线径小、线路又长,没等到去年夏天,就不行了。有时群众打电话说装空调让接线,可我忙活了半天,光听空调响就是不制冷,用表一量电压低,启动不起来。乡亲们虽然嘴上不说啥,可我的心里总不是滋味。”
为彻底解决西王庄的问题,今年5月底,该局利用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之机对西王庄的线路进行全面改造。工程开始后,施工负责人郑建华每天6时就往工地赶,晚上回到家已经是22时以后了,躺在床上还在琢磨第二天的工作,这又是安排施工又是协调材料,四五天下来,郑建华的嗓子都说不出话来了。看着郑建华难受的样子,该村村委副主任韩清付从家里带来了润喉片,心疼地说:“建华呀,大伙都知道你心里急,可再怎么也不能累坏了身体,来,停下歇会儿,吃个喉片润润嗓子。”不到11天,该局施工人员就新安装配电台区1座,吊立电杆30余基,拆除、新架高低压线路5.2千米,提前完成了全部工程建设任务。
6月9日,在线路投运的当天中午,村里就像遇上了大喜事一般,村民们纷纷来到变压器前观看,在接通电源的一瞬间,现场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