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我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村官”信息化方案征集大赛。大赛主办方奖励我4台电脑、1台彩色打印复印一体机、投影仪,价值2万元。我把这些设备悉数捐给了我所任职村,我们村由此一跃成为全镇信息化设备最齐全的村子。
依托这些信息化设备,我办起了村信息化活动中心。按照村民的实际需求,对他们进行分组授课。根据本村产业特色,我把农户分成种植组、养殖组,利用农闲时节为两个组的成员分别播放种植、养殖实用技术。看着大家满意的表情,我感到很幸福。
可是,有一天,电脑忽然出了故障,我使尽浑身解数,捣鼓了好几十分钟,就是修不好。村民们等得不耐烦了,就悄悄议论起来,“还是大学生‘村官’呢,连个电脑都鼓捣不好!”我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鼻尖上、额头上全是汗。没办法,我只好让大伙先回去,修好后再通知上课,村民们悻悻而归。第二天,我把电脑背到县城,请专业人士帮忙修好。
没想到,一向让我很自豪的电脑技术,居然关键时候掉了链子。那次尴尬的经历,让我懂得:作为一个大学生“村官”,在老百姓心目中不仅代表村干部的形象,还是有知识、有水平的能人。我们不能满足于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而要根据任职村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广泛学习农技、法律等农村相关知识。群众有什么困难找上门,都要会一点。老百姓需要我们成为一个能胜任基层工作的“多面手”。殷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