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版:今日武陟/形象展示 上一版3  4下一版
勇于担当保发展 严格管理保红线
全国土地日宣传口号
网络征集揭晓 10条口号入围
土地管理知识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1年6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土地管理知识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1、今年6.25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是什么?围绕宣传主题应做好哪些工作?

  今年6月25日是第二十一个全国土地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促节约、守红线、惠民生"。围绕这一宣传主题,我们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切实转变管理理念、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全面落实资源节约优行战略,着力推进节约集约利用;二是结合产业特点、区域实际和土地利用集效制定差别化的供地政策,遏制"两高一资"、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等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项目用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三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四是始终把保障民生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放在突出位置。

  2、节约集约用地是啥意思?

  节约集约用地:主要包括了三层含义,一是节约用地,就是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用地,千方百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约用地,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3、"18亿亩耕地红线"是如何来的?

  耕地红线,是指经常进行耕种的土地面积的最低值,是一个具有底线含义的数字,现行我国耕地红线是18亿亩。18亿亩耕地红线是国家根据人均用粮标准、粮食自给率、粮食单产品、复种指数、粮食需求预测以及耕地需求量预测等多方面因素,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提出来的,是针对当前土地流失严重的特殊情况提出来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提出,中国耕地保有量到2020年要保持在18.05亿亩,确保15.60亿亩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4、耕地占补平衡是什么意思?

  耕地占补平衡是指《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要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这项制度是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重要举措。土地整治是补充耕地的主要渠道。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落实,主要通过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因地制宜,采取耕作层肃离和移土培肥技术,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治理等多种方式,使新补充与被占用的耕地数理质量相匹配。耕地占补平衡在数理质量要求上严格立足"占一补一",对于确因自然条件无法达到占用耕地质量的,实行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通过增加一定的面积,达到占补耕地的产能综合平衡。

  5、什么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下简称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也就是,将农村建设用地与城镇建设用地直接挂钩,若农村整理复垦建设用地增加了耕地,城镇可对应增加相应面积建设用地。

  6、什么是土地卫片执法检查?

  "卫片执法"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某一区域某一时段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对比监测前后的用地情况,确定变化图斑,再对变化图斑进行核实确定土地合法性的一种土地执法监管手段,可以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出被监测区域的土地利用情况特别是土地违法违规状态。开展卫片执法检查,是对传统的执法监管模式和手段的颠覆,核查违法违规用地由原来的"自下而上"发现、报告转变为"自上而下"发现、监督,真正实现对违法违规用地"天上管、地上查",违法行为瞒不住,也藏不了。

  7、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咋创建?

  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思想的重要举措,是破解县(市)基层保障发展、保护资源双重压力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要求。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从2010年正式启动,每年从达标县(市)中择优选择近100个模范县(市)进行表彰。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的核心要求是充分发挥县(市)政府的作用,坚持公开透明,着力在创建带动上下工夫,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进一步转变国土资源管理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的共识,最终通过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转变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