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10月11日,乌云密布,秋雨连绵。国民党集结几十个团的兵力,分四路向焦作进逼。在王顺村农会办公室里,几个党员和干部在小声议论着,恐怕难闯过这一关……
正在此时,院里有人问道:“鱼主席在哪”?区里的小通讯员二话没说,连忙掏出一封信。信是区委书记李振国写来的。信中说,敌人的先头部队已经趁黎明前的黑暗,跨到沁河东岸。要我们赶快把各村的民兵集中起来,随时准备还击敌人。坚决执行县指挥部的指示,想尽一切办法真正做到区不离区,县不离县……
“正东边有枪声!”“东南面也打响啦!”在屋顶上放哨的民兵就喊开了。我们急忙上到了屋顶上,凭以往的经验可以听出,正东的枪声顶多也不过有20里远,东南的枪声也出不了25里。紧接着,东北面也传来了“哒哒哒”机枪声,每个人的心情都十分紧张。为了壮胆,我们故作镇静地继续开会。
会议作出4条决议:一是由民兵队长李运和指导员李森等负责,把民兵集合起来,集体吃饭和住宿。二是由区农会委员李守义和村长张俊升等负责,召集地富和顽伪人员家属开会,告诉他们不准胡说乱动,否则定杀不饶。三是由村农会主席刘保国、副主席李应德等负责,把尚未分配给群众的牲口集中起来,一旦敌人到来,全部带走。第四,其余的党员干部分片去动员群众藏粮备战,待命转移。
这个村的民兵组织观念很强,武器弹药也非常充足,班以上干部每人都肩扛长枪,腰插短枪。所有这些枪支都是从地主、恶霸和杂牌队那里缴来的。
中午12点以后,雨一阵比一阵紧,枪声越来越激烈,而且愈来愈近。下午三点时,县委宣传部部长王定华带领白水基点的民兵退到了王顺村,不一会儿东滑封村就打响了。紧接着,区委书记李振国带领西陶基点民兵也退了下来。南面一股敌人已经伸展到大封村和大司马一带。看来敌人是有计划有组织而来,我们不能再硬拼,而应该尽快跳出豫北地区,以保存力量,然后和敌人展开游击战。于是决定王顺村的民兵留在村里,担负掩护任务,保证鱼先带领的东滑封村民兵和王顺、东张计两个村的群众顺利转移。等我们撤退到温县徐堡时,天已经黑了。而像疯狗一样的敌人开始老实下来,我们乘机把带出来的民兵整顿了一下,继续向西行进,到第二天早8点,顺利跳到了沁河北岸,安全进入了我们的老根据地太行山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