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担当重任
新区概况
五彩远景
创新发展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1年6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发展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十二五”末,焦作新区的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要达到20%以上,人口达到50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紧紧围绕“项目建设、功能完善、民生改善”三大重点,强力招商引资,创新体制机制,创优发展环境,全力打造开放新区、实力新区、活力新区、魅力新区、幸福新区。

  ◎开放新区

  一是在空间发展上扩大开放。充分发挥焦作市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的优势,加强新区与郑州、洛阳、新乡等中原经济区核心圈城市的衔接与战略呼应,推进区域协作和开放式发展,与周边县区协调发展,共建共享“飞地经济”,打造焦作迈向区域融合的载体、郑焦一体化的战略支撑点。二是在产业发展上扩大开放。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光电产业、节能环保等产业,以拉长产业链条、扩大对外合作为举措,把握国外和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面向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按照“竞争性强、成长性好、关联度高”的原则,引进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发展前景广、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重特大项目。抓好“1212”计划落实,切实搞好金龙客车、厦工工业园、石油泥浆泵等55个项目的洽谈和引进,进一步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三是在环境优化上扩大开放。建立健全政策扶持体系,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办事程序,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发展环境和干事创业的环境。四是要在人才引进上扩大开放。实施“人才兴区”战略,建立高效、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大力引进新区建设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创业型、经营型、科研型人才,打造新区人才智能库。

  ◎实力新区

  一是明确主导产业,实施重点突破。按照全市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和四大新兴产业的总体布局,结合区内现有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努力打造装备制造业和现代化工、新材料等千亿元产业集群;打造以厦工机械、平原光电、卓林数码、风神轮胎、合晶科技、开元化工等为重点的百亿元企业。力求引进一个骨干企业,带来一批配套厂家,形成一个产业集群,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和工业企业实力,为经济发展备足后劲。二是突出抓好“六园一区”建设,加快产业集聚。按照“区中园”、“园中区”的产业布局,着力打造一批上下游承接性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特色产业园区。突出抓好厦工工业园、光电产业园、汽车工业园、韩国工业园、台湾工业园、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和标准化厂房区等“六园一区”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形成竞争优势。三是落实重点项目,形成新的增长点。重点推进投资10亿元的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项目、投资30亿元的厦工工业园(含配套企业)项目、投资达30亿元的汽车贸易及物流综合园区项目、投资60亿元的东方今典产业园项目,加快落实投资不低于60亿元的红东方农业集聚区项目。

  ◎活力新区

  一是创新投融资体系,吸引资金向新区汇集。按照“非禁即准、一视同仁、竞争择优、合理回报”的原则,充分利用PPP(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以及BT(建设—移交)、BOT(建设—经营—移交)、TOT(转让—经营—移交)等模式,鼓励和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共同服务体系建设,迅速拉大新区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大力发展金融投资业,在原有新区建设开发公司的基础上,成立新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新区工业投融资平台,积极推动卓立烫印、中轴股份、中煤管业、科瑞森机械、迈科冶金等企业上市,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二是创新公共资源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和集聚。建立新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承办辖区建设工程交易、土地使用权交易、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进场交易事项,实现区内生产经营要素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共资源交易的效率和效益,并在服务项目建设、推动股权融资等方面有所作为。三是大力培育自主创新体系,提升产业层次。加快重大科研平台建设,继续推进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全国先进陶瓷基地、厦门大学科技园、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纳米材料实验室、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创新基地、兰州理工大学先进金属材料基地等5个研发平台建设,力争在先进陶瓷、生物制剂、先进金属材料等领域实现突破。发挥国家级孵化器的品牌和优势,构建“一中心多平台”的创新平台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四是创新体制机制,实现高效运转。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适合新区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简化工作程序,不断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服务水平,为开发建设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魅力新区

  一是突出规划的引领作用。在完成空间战略规划编制的基础上,尽快实施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充分发挥先进规划对新区建设的引领作用。二是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今年计划投资30亿元,重点抓好中南路、南洋大道、世纪路、神州路、山阳路、黄河路等一批重要道路工程建设;建设山阳路和世纪路供暖工程、东区一级汽水热交换站工程、热力中心增容扩建工程、新建热力中心主管网、污水主干管道等6项城市配套工程,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功能,增强新区承载力。三是打造城市建设亮点。大力推进新河和大沙河的综合治理和综合开发,尽快启动沁泉园和碧莲湖项目,突出新区水系特色。抓好迎宾路两侧、高速公路路口附近等重点区域的规划编制,突出本地历史文化特色,通过开发建设城市综合体等方式,打造标志性建筑,提升新区品位,构建魅力新区景观。通过努力,焦作新区在空间发展上承接郑焦一体,实现区域融合;在功能布局上实现指状辐射、复合集聚的格局;在产业规划上突出创新产业、成就财富的思路;在生态环境建设上突出滴水织绿、城野共生的理念;在文化底蕴方面体现古承今扬、覃怀标杆的特色,建设动感、时尚、文明、亮丽的焦作新区,打造焦作城市建设新亮点,展现新区现代城市魅力。

  ◎幸福新区

  一是加快运作和落实农村安置项目。坚持“让失地农民先富起来”的理念,把最好的地块用于群众的集中安置,切实抓好农村生产、生活安置项目,做好史平陵村商贸市场、仇化庄村商贸市场、大北张村五交化综合批发市场等生产安置项目的推进工作,加快推进两个农民集中安置社区建设,用3~5年时间完成核心区23个行政村的改造工程,妥善解决好失地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二是增强社会服务功能。集中谋划和设置新区养老院、幼儿园、新区高中、新区医院等一批社会功能性项目,积极推进二十八中、北大附中焦作校区、同仁医院建设,加快市十一中、市二医院等项目的引进和落地工作,提升城市综合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三是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在做好国家、省、市各项惠农、惠民政策落实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新区农民养老补贴、就业培训和补贴、教育补贴及进区单位聘用辖区农村劳动力实行社会保险补贴等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同时,结合新区发展实际,制定出台更多惠民政策,不断增强社会保障水平。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