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扶轮学校建校之初,占地面积2956平方米,有教室10间、教员住室8间、图书室1间、学校商店1间、教员休息室1间、学生休息室1间、工役室1间、运动场1处。学校设校长1人,由铁道部总务司委任,管理一切校务,首任校长为白公亮;级任教员10人,专科教员6人,事务兼教员2人,均由校长聘任。学校当时只有初级4个班,学生95人,均为男生。
学校经费由道清铁路监督局拨付,平均每月800余元。学校设备有校具1756件、教具61件、图书1844册、仪器7件、标本28件。
据《焦作市解放区教育志》记载,焦作扶轮学校建校不久,思想先进的师生就踊跃参加了焦作福中矿务专门学校(今“河南理工大学”)发起举行的“五·七”国耻纪念会。会场上,师生登上讲台控诉卖国贼袁世凯,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妄图亡我中华之野心,会上全体唱国耻歌,向国旗行三鞠躬礼。会后焦作扶轮学校师生手持白旗,上书“卧薪尝胆”、“誓雪国耻”等字样,与其他学校师生及市民一起沿街游行示威。
在这一历史时期,共产党人李大钊利用军阀之间的矛盾,争取吴佩孚发表“保护劳工”等四大政治主张,一度创造了有利于工人运动的条件。李大钊还利用交通系统和直系军阀的矛盾,取得了向国内主要铁路各派密查员的条件。1922年6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与李大钊委派共产党员童昌荣为道清铁路特派员,常驻焦作,指导道清铁路的工人运动,筹办工人夜校,宣传马列主义,组织工人争取结社、集会、福利、教育等权利。
1925年5月底“五卅”运动爆发。为了更好推动这一运动的发展,领导焦作地区工人的反帝斗争,6月,中共中央从上海等地派罗思危、吴光荣、杨天然、张涛、朱舫等同志先后来到焦作,往来于焦作扶轮学校和矿务大学(原焦作福中矿务专门学校)之间,宣传于煤矿工人和铁路工人之间,积极联络道清铁路工人和焦作煤矿工人,广泛发动群众,号召并推动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焦作扶轮学校师生两次汇集福中矿务专门学校操场,参加“全镇市民援护游行示威大会”。6月14日上午,焦作扶轮学校师生同矿务大学、普济学校、育坤女校、福中小学、李封高小等十几所学校的师生和焦作商会的商人等数千人,在矿务大学操场愤怒声讨帝国主义的暴行,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15日,焦作扶轮小学与各学校、各商店下半旗,对“五卅”惨案死难同胞致哀。
这一年,焦作扶轮学校已建立有中国共产党党组织。7月5日晚,罗思危在焦作扶轮小学主持召开各界积极分子联席会议,决定罢工,参加会议的有工人、学生、市民100多人。7月8日,焦作福公司的李封矿、王封矿的煤矿工人宣布罢工。不久,道清铁路工人为声援焦作煤矿工人罢工举行同情罢工。罢工期间,焦作扶轮学校首举募捐活动,当时的《新中州报》1925年11月20日第三版曾载文:“《焦作各界援助沪案联合会经募各款》汇刊致谢——焦作扶轮学校经募捐款如次:孙少贵5角、华桂芳500文、张贤书500文、焦作货物稽查处1000文、烟酒事物支栈任书恒300文、赵义公200文、郭成中200文、关老二2角、王荣广1000文、刘秉彝500文、王绍安500文、张竹生1000文……等数百人。”
此次焦作福公司煤矿罢工直至次年3月2日,取得完全胜利,毛泽东同志在其《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曾称赞焦作工人“特别能战斗”。
1927年,道清铁路英籍人员全部撤离。道清铁路监督局改为管理局,由中国人全部接管。当年,原属交通部的焦作扶轮学校改由道清铁路管理局接管,并更名为“道清铁路管理局职工子弟学校”,但人们依旧习惯称之为扶轮学校。 张伯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