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珊珊 本报通讯员 王竹梅
60年峥嵘岁月,60年沧桑风雨,她实现了从医苑幼苗到杏林奇葩的嬗变;几代人艰苦创业,几代人不懈努力,她完成了从蹒跚学步到立身潮流的跨越。
斗移星转,岁月如歌。焦作市妇幼保健院60载春华秋实,饱含着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凝聚着历任领导和全体医护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光阴荏苒,岁月如梭。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在前进的道路上用仁爱书写光辉篇章。
作为我市目前最具规模和现代化的专科医院,焦作市妇幼保健院60年厚重的历史人文底蕴的积淀,使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张力与活力,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她用人世间的真情抒写着自己新的成绩,发出最真诚的声音——为了妇女儿童的健康,是我们追求的至高境界。
发展是主旋律
历史回顾………………………………………
发展是主旋律
时间在无限的张力中行驶,历史记录着发展的足迹。
60个春秋,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
60年的历史,如果用文字记载下来,不过是一本薄薄的史志。
但是,将这本薄薄的史志慢慢展开、仔细浏览,我们就会发现,其中,有着许许多多令人难忘、闪闪发光的画面。
——1951年6月,为了推广新法接生,消灭新生儿破伤风和产褥热,成立了平原省新乡专署妇幼保健所,这是市妇幼保健院的前身。所址在现在的和平西街。当时全所只有60平方米(即五间民房),开设了门诊和药房,有职工8人,没有病房,主要任务是走家串户宣传新法接生;
——1953年3月,更名为焦作矿区妇幼保健所,业务用房增加到18间,设8张产床,职工增加到12人,开设了小儿科和妇科门诊;
——1956年8月,又改名为焦作市妇幼保健所;
——1958年8月,更名为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有职工21人,设12张产床;
——1973年8月,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开始兴建病房楼,医院第一次拥有了58间病房,开设了妇产科、内儿科、放射科、化验室、药房和注射室,设病床15张,定址于现在这个地方,民主中路158号。
随后30年,特别是1996年以后,该院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医院由小到大,技术由弱到强,设备由简陋到精良,谱写了一曲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走向繁荣昌盛的“拼搏之歌”。
薪火相传,满目辉煌。
如今,市妇幼保健院已成为焦作市唯一一所集妇幼保健、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二级甲等医院,承担着焦作市辖六县市五区妇幼保健业务指导任务。医院业务用房2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6309万元。有职工413人,专业技术人员364名,其中高、中级技术人员146名。设床位285张,设有妇、产、儿内、小儿神经、儿外、新生儿、急诊内科等7个病区和25个门诊医技科室。产科、妇科、儿科为市重点学科。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心、生殖医学中心、医学保健为市级特色专科。该院已成为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焦作分中心、市孕产妇网络管理中心、市儿童重症救护中心、市妇女儿童心理咨询治疗中心、妇女病防治中心、全市唯一的生殖医学中心和小儿脑瘫康复中心,是爱婴医院、河南省十佳妇幼保健院,荣获全国妇幼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省级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抢抓机遇………………………………………
做历史演绎者
1996年,焦作市妇幼保健院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俱备的历史性氛围。这一年,医院产生了以院长毋秀容为核心的领导班子。
抓住机遇,就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失去机遇,医院就可能停滞甚至倒退。新上任的领导班子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
那么,怎样才能发展?怎样才能快速发展?
“必须走创新之路,必须围绕‘妇幼保健’这个特色,创新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服务,靠创新求发展,以创新促发展。”
市妇幼保健院领导班子达成了共识。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毋秀容的带领下,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开始了以“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大胆创新。
为了迅速改善医院的硬件设施,医院四处筹资,甚至不惜借贷。
1997年,投资500万元的8层病房大楼建成。
1999年,投资200万元建成了5层保健楼。
为了满足病人的就医需求,为了更好地为广大妇女儿童健康服务,解决医院业务用房不足日益突显的矛盾,2005年,该院又投资2200万元,建成了11层的门诊楼。至此,该院拥有业务用房面积近2万平方米,较10年前增加4倍;由过去的2个病区、10个门诊科室变成了拥有妇、产、儿内、儿外、新生儿、小儿神经科、急诊内科在内的7个病区、25个门诊医技科室。
同时,该院还投资2000余万元,购买了腹腔镜、宫腔镜、彩超、钼钯X光机、CR、GE数字大型X光机及生殖辅助技术设备等,更换了全院各病区床单元和基础设施,扩建了产科、妇科、儿科病区和脑瘫康复、儿童保健科,极大提高了诊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改善了就医环境。
焦作市妇幼保健院的发展踩准了历史的鼓点,如今,该院优美的环境和优良的设施在全市首屈一指。
人才战略………………………………………
赢得竞争优势
求贤若渴的毋秀容经常说:“在现代医疗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医疗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与技术的竞争。一个医院的社会效益、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无不体现出人才效益的结果。”
1996年,持中专学历的医护人员还是焦作市妇幼保健院的主力军。为了迅速改变这一状况,该院领导班子提出了“人才强院”的口号,实行培养和引进并举的人才战略。
该院提倡医务人员终身学习制,鼓励医护人员自学成才,并在全院上下营造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医院每年都组织医护人员分批到北京、上海、西安、重庆等地的国家级医院学习深造。当一些医护人员获得中级职称后,医院又将这些人员送出去接受更细致的专业培训。一系列的举措,使得一批中青年技术骨干学习归来后,成为医院发展的中坚力量,极大地带动了医院各学科的发展。
与此同时,该院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从不同渠道引进和培养了许多高层次人才。这些高层次人才在医院干事创业氛围的感召下,开展了多项国内领先的新技术、新业务,填补了省市空白。在此基础上,医院严把人员进口关,近年来,选录毕业生全部为本科及以上学历,从源头上为医院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该院在对医护人员的管理和使用上,采取“你有多大能力,就给你打造多大舞台”的措施,坚持靠事业造就人才,靠环境凝集人才,靠政策留住人才,为每位医护人员打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平台,鼓励每位医护人员快速成才。如今的市妇幼保健院,拥有专业技术人员364名,其中研究生8名,中、高级技术人员146名,有4人被市政府命名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这支优势互补、梯队合理、朝气蓬勃的人才队伍大大促进了该院的专科建设和医疗技术的提高。
截至目前,该院有28个科研课题获得市级科研成果奖,在全国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343余篇。该院婴幼儿危重症抢救、新生儿重症监护、小儿脑瘫康复治疗、辅助生殖技术、围产期监护技术、微创技术、输卵管介入治疗、高危妊娠监护、无痛分娩等业务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该院的人才工程建设渐入佳境,成效凸显。
专科建设………………………………………
铸造一流品牌
面对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党政领导班子认为,必须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技术优势,打造自己独有的拳头项目,千方百计做精做强“妇幼”这个品牌。
思想决定行动。如何高起点规划专科建设,如何为专科建设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医院管理层考虑最多的问题。经过多次酝酿讨论,院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制定了全院专科建设发展战略。
如今,该院的专科建设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硕果期,在全市甚至全省创造了诸多“第一”,吸引了大量患者慕名就医,受到患者广泛认可和好评。
1997年,该院成立了全市第一家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后发展为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焦作分中心。该中心为焦作市重点学科,拥有全套先进的监护设备,技术力量雄厚,相继开展了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新生儿全身换血、经幽门鼻十二指肠管喂养术、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注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机械通气等技术。从此,焦作市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呼吸衰竭、败血症、颅内出血、重度窒息等危重急救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截至目前,该监护室已成功抢救各类危重患儿1000余例,抢救成功率达到了98.8%。
2002年,焦作市生殖医学中心在市妇幼保健院成立,该中心为市级特色专科;2003年1月,经省卫生厅批准,该中心正式开展夫精人工授精技术。同年11月14日,首例人工授精妊娠婴儿在此顺利出生。2009年3月,经国家卫生部专家组评审、河南省卫生厅批准,开展试管婴儿技术,填补了我市人类生殖辅助技术的空白,成为豫北地区唯一一家具有开展试管婴儿技术资质的医疗机构。2003年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以来,共出生健康宝宝309个,其中“试管婴儿”宝宝130人。它帮助众多不孕不育夫妇圆了“父母梦”。
小儿神经内科,是全市唯一一家诊治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专业科室。
成立于2002年的焦作市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心,为市级特色专科,不仅开创了我市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之先河,也是焦作地区唯一一家治疗小儿脑瘫的基地,治疗康复场地约3000平方米。中心开展了蜡疗、药浴、针灸、水蒸疗、脑循环、穴位封闭、OT和PT疗法语言训练等国内先进综合治疗业务,给千余名脑瘫患者及家属带来了福音。
儿科为市级重点学科,为焦作市儿童重症救护中心。在儿童重症救护、呼吸、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病、肾病等方面形成专业优势,在全市率先开设了哮喘门诊及门诊雾化治疗室,开展了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和哮喘规范化管理的药物吸收治疗及预防。
产科为市级重点学科,2003年成立了焦作市孕产妇管理网络中心,2009年确定成为焦作市“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急救中心,年分娩量近4000例,居全市首位;同时在全市率先开展无痛人流和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产后康复系列服务,如乳房按摩、婴儿游泳、婴儿抚触等。
妇科为市级重点学科,率先在全市开展了微创手术、尿道悬吊术、盆底重建术等手术。
2006年,成立了全市唯一的乳腺病防治中心。
保健医学为市级特色专科,保健部设有焦作市唯一的妇女儿童心理咨询治疗中心。
妇女保健科在开展孕产期系列保健服务及高危妊娠管理的基础上,在全市首创胎儿大学、孕妇学校……
专科建设给市妇幼保健院的发展带了蓬勃生机,与10年前相比,门诊日平均诊治人次翻了两番,出院病人增加了50%,年收入翻了十番。
危急时刻………………………………………
承担社会责任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是市妇幼保健院的使命。”2009年以来,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了一系列公共卫生应急指令性工作,大局面前,该院把人民健康利益放在首位,每一位医务工作者恪尽职守,无私奉献,赢得了政府满意、社会满意。
——2009年,面对来势凶猛的手足口病疫情,该院作为全市唯一的妇女儿童医院,克服人员、资金和物资等方面的困难,举全院之力,成立了手足口病专家组、控制院内感染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等,在短短的两天内投资百万元,成立了专门的手足口病发热、疱疹门诊和PICU,配备了专职医护人员和急救设备,为及时救治重症病人提供了有效保障,确保了手足口病和非手足口病病人的安全。重症抢救成功率达99.26%,圆满地完成了我市手足口病诊治和防控工作任务。
——在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中,该院全体医护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和识别,并制定了呼吸道发热病人就诊流程,严格预检分诊,规范了筛查、诊治和防控工作。同时,承担了市本级甲型H1N1流感接种工作,在人员少、任务急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抽调医护人员30余名,在门诊设立了4个规范的接种室、留观室、急救室等,配备了急救药品和设备,并主动与接种单位联系,做好接种的安排和咨询工作,保证了疫苗接种质量。
——市妇幼保健院作为我市“降消”项目孕产妇急救中心,充分发挥“降消”急救中心作用,积极举办新知识、新技术知识培训班,组织专家到基层进行业务讲座、指导危重病人抢救工作,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对急危重症的识别和抢救能力,并建立转诊流程,将高危妊娠孕妇及时转诊,使其得到及时救治。该院每年都要接受基层转诊病人三四百人次,救治急危重病人二三百人次,抢救成功率100%。
每一次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处置,对市妇幼保健院来说,不仅是一场救助病人的紧急行动,也是一场对医院应急水平、综合能力的“大考”。令人欣慰的是,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全体干部员工经受住考验,交出了让政府满意、社会满意、患者满意的答卷。
用心服务………………………………………
一切为了病人
在市妇幼保健院,每位职工的心中都装着患者,他们用爱心去抚慰患者的心灵,用优质高效服务谱写出让患者满意的奉献之歌。
焦作市妇幼保健院领导班子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把改善就医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沟通医患关系作为医院发展的主基调,用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优美音符,精心营造使患者舒适、安全、方便、和谐的最佳就医环境。
如今,走进焦作市妇幼保健院,你会感受到这里到处洋溢着浓浓的服务亲情、服务真情;会感受到这里处处流动着爱的音符,让人如沐春风。
——宽敞明亮的综合医技大楼,大厅西边的墙上张贴着全院专家的简介,使你心中有数找专家;想去某个科室,大厅内的导医台让每位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能找到就诊的科室;电梯口墙上张贴的楼层分布图、整齐划一的科室标牌可以让你少走冤枉路;为了方便病人缴费,开设了多个收费窗口;为了使病房更温馨,该院将病床统一更换成新型的多功能床。在医院的硬件建设中,如在门诊楼、病房楼的布局设计、功能设施上,医院设计者更是煞费苦心、周密策划,处处以病人的舒适和方便为基准。
——在市妇幼保健院,大到美观的外形、先进的设施,小到病房内的卫生间、壁橱,乃至墙壁上安装的精致画框,无一不折射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处处流动着爱的音符,让人如沐春风。为了方便病人,各病区配备了微波炉、针线包、保健袋、票证袋等,同时医院还设置了病人饭菜加工处;在候诊大厅放置了舒适的椅子,为患者免费提供开水;为了方便夜晚就医的患者,该院在原先亮化的基础上,请专人设计了立体照明灯。
——该院倡导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并公开向社会承诺,专门聘请了医德医风监督员。该院每月进行一次病人问卷调查,实行价格公示,为住院病人提供住院一日清单,真正做到让病人放心看病、明明白白消费。
——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让困难患者看得起病,该院经常组织医护人员多次上街义诊,为广大人民群众送医、送药、送健康;对全市企业厂矿、工会会员及农民在该院住院的病人,实行优惠,减轻群众负担。
尾声………………………………………………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领导下,创造60年辉煌的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全体职工,为了共同的梦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以崭新的姿态,超越历史超越自我,万众一心,脚步铿锵,迈向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