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 实习生张苗)昨日,记者从市卫生局获悉,7月1日起,我省全面开展市级定点医疗机构跨区域即时结报工作。届时,参合农民到我省156家市级新农合定点医院看病,出院就能报销费用。我市13家市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纳入跨区域即时结报定点医疗服务范围。
全面推行新农合跨区域即时结报,旨在方便群众看病就医。这也是我省继去年12月20日在全国率先实现省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跨区域直接报销后的又一改革举措。
据了解,各级跨区直补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分别执行全省统一的省、市、县级新农合报销基本药物目录、新农合基本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目录,省、市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同级医疗机构相同的住院起付线和补偿比例,并进行报销。
我市纳入市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跨区域直补的医院有13家,分别是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市第六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河南省第二慈善医院、焦煤集团中央医院、焦作大德生骨科医院、焦作东大肛肠医院、市五官医院、焦作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实行跨区域直补后,我省其他新农合筹资区域的参合农民到我市这些医疗机构就医,也可享受直补政策。
政策实行后,参合人员到统筹地区外即时结报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全部实行电子转诊。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核实其参合身份后,在县级新农合信息系统中录入转诊详细信息并上传到省新农合信息系统,同时打印统一格式的电子转诊单。
参合人员凭电子转诊单或电子转诊信息,到转入的定点医疗机构办理入院手续。出院时电子转诊单由定点医疗机构存档备查,参合人员到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补偿专用窗口结清个人自付部分医疗费用,新农合补偿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垫付,并由参合人员或其家属在住院收费收据或发票上签字。
在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的实行省平台集中结算;在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的,在参合人员所在统筹地区新农合业务平台按县级补偿标准结算。参合人员对定点医疗机构补偿的金额有异议时,可在补偿后15个工作日内向所在统筹地区新农合经办机构提出复审申请。
当年出生随参合母亲享受新农合补偿的计划内分娩婴儿,由统筹地区经办机构核对其母亲参合身份及计划生育证明后方可转诊。确因急危重症或在外务工、居住等原因无法进行正常转诊的参合人员,可由定点医疗机构协助联系所在统筹地区经办机构,在入院后3个工作日内办理电子转诊,不需要补办纸质转诊单据。
在补偿时,意外伤害等需要对致病原因进行核查的、各种因素造成患者身份难以核实的以及因信息系统故障等造成难以在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的,由定点医疗机构联系其所在统筹地区新农合经办机构说明情况,并将参合人员住院费用信息经省监管平台传送至统筹地区新农合经办机构,由参合人员全额结算医疗费用。参合人员可持住院收费票据及相关病历资料,到所在统筹地区新农合经办机构按规定进行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