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丁全国 陈献军
6月26日,在马村区第九次党代会上,该区区委书记林宪振代表第八届区委会作了题为《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为建设更具活力的新型城区而努力奋斗》的报告,开宗明义地亮出了报告的鲜明主题,整个报告围绕这一主题,全面分析了建设新型城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了建设新型城区的内涵、目标,提出了主要任务和重大战略举措。这一主题是未来五年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马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是今后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和纲领。
倾听报告,总能感到一种奔涌着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不断撞击着心灵,使人感动、兴奋、激越、升腾。报告指明了方向,在全区上下整装待发的历史性时刻,让我们一起认真研读报告,从思路中找到出路。
【核心提示】今后五年全区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区为中心任务,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条主线”,培育现代产业和现代城镇“两个体系”,实施工业强区、项目拉动和科技驱动“三大战略”,实现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特色农业和城乡建设“四个突破”,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奋力实现马村区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马村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新型城区。
关键词一:坚持科学发展
站在新的起点,能否实现新跨越,关键就看能否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当前,马村区经济社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崭新阶段,在发展的道路上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不容忽视的问题,正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忧患同在”。今后五年,该区建设新型城区的任务十分艰巨,既需要把握全局、协调推进,又需要抓住关键、重点突破;既需要摆脱多年来形成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的束缚,又需要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增强新优势。为此,在今后的五年,该区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奋斗下去,才能加快建设新型城区的步伐、才能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走在前列。
关键词二:转变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整个“十二五”及更长时期马村区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该区区委工作报告中,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写进今后五年全区工作的总体要求,彰显了该区区委对“调结构、转方式”的更大决心。
事实上,经历了22年的发展,马村区从一个基础薄弱的小城区发展成为一个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特色农业蓬勃兴起、城市框架不断拓展的现代化城区。目前,新型城区的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对于该区来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是促进经济增长实现三个转型,即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从注重数量型转向质量优先型、从投资驱动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具体到操作层面上,就是要求全区上下要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做强做大骨干企业,壮大铝配套及铝加工、装备制造、医药、汽车零部件和纺织五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作为马村区经济发展的最前沿,万方产业集聚区将肩负起整合资源、集聚优势、优化产业布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任。正如报告中所提到的:“提高集聚区对项目建设的承载力,使万方产业集聚区成为我区工业建设的主战场、成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成为现代工业的示范园。”
关键词三:实施三大战略
工业经济是马村区加快建设新型城区的希望和关键所在、是最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经济总量标准与结构标准等结合指标来评定,目前该区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实现各项宏伟目标、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项目拉动和科技驱动三大战略,利用多种资源,走结构优化、科技创新、大中小并进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路子,实现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同时,该区还把坚持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进而形成依靠科技进步、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良好、质量效益较高的经济增长模式。
关键词四:加强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是推动马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保证。因此,未来五年,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快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是马村区首先要完成的工作。
报告用较大篇幅,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进行了论述和强调。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报告分别从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着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五个方面专门阐述了党的建设工作,强调各级各部门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执行力,为顺利实现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