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历史
办学特色人才培养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河南省目前唯一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于2002年在原焦作教育学院、焦作师范学校和沁阳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她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创办于1907年(清光绪33年)的“怀庆府师范学堂”,迄今已有104年。建校百余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始终高扬师范教育旗帜,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术唯真、教学至上”的办学理念,发扬“艰苦奋斗、严谨治学、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办学传统,历经坎坷,屡创辉煌,弘文励教、薪火相传,为地方经济,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亲切关怀下,在焦作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目前,学校占地面积815亩,在校生12000余人,教职工800余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240余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人员300余人,外聘教师50余人。学校已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0万余名毕业生,其中,既有王国权、王梦奎等知名校友,又有大批供职于焦作、济源乃至全省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的骨干中坚,但更多的是默默耕耘在教育战线的辛勤园丁,据统计,焦作、济源地区82%以上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均毕业于我校,为河南省特别是焦作市的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办学特色
长期以来,焦作师专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以地方特色体现办学优势,立足焦作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发挥学术优势,以覃怀文化研究为突破口,依托地域文化资源,开设了《覃怀文化研究》特色专栏,并将覃怀文化的研究和校本地方教育列入了学校的“十二五规划”,成立了“覃怀文化研究所”机构,构建了工作平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覃怀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人才为导向的办学特色,打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教育品牌。
作为一所地方师范院校,学校集中优势资源,以特色师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为突破口,着力做好“三个两手抓”:一手抓师范教育技能培养,一手抓应用实践技能培养;一手抓人文社科通识教育培养,一手抓专业知识基础教育培养;一手抓地域文化视野的培养,一手抓国际宏观视野的培养。通过“三个两手抓”,学校培养的学生既具有专业的师范教育技能素养,又具有较高的应用实践技能;既有一定的人文社科通识基础,又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基础;既具有较为开阔的地域文化视野,又具有一定的国际宏观视野。近几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赢得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人才培养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育人为中心,狠抓质量不放松。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大力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首先,在教育教学方面,坚持“以德修身,以才立身,以能强身,以技安身”的原则,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优秀人才。学校提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两代师表一起树”的工作策略,大力加强师德建设,使教师既做知识的传授者,又做学生心灵的导航者,更要做学生职业道德的楷模,学校以“知礼明信,文明修身”为主题,从修健康之身、修心灵之身、修道德之身三个方面入手开展文明修身工程,把责任、孝顺、诚实、公平、尊重、同情、关怀、容忍、自省、信赖、感恩、正义、自律、勇敢14个方面作为品德教育的核心框架,引导学生修身立德,先做人、后为学,使师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得到进一步加强。
第二,学校确立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和谐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把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应用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作为培育新型人才的四个关键内容,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实行“五证换一证”制度(学生取得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三笔字合格证、普通话合格证、专业技能合格证等五证后方能取得毕业证)。2009年,学校根据各专业实际,修改了教学计划,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在保障学生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能掌握足够的知识,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锻炼实际动手能力。
在河南省近几届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上,学校共有33人获得一等奖,学校荣获河南省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三等奖;在第五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中,荣获集体项目一等奖;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高职组河南选拔赛团体二等奖,在河南省第十五届、十六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学校连续两届荣获专科组团体总分第一名,获82枚奖牌,其中金牌35枚,在201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河南赛区中,我校获4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学校在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确定为“优秀”格次;在河南省成人高等教育检查评估中被确定为“优秀”格次;在全省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评估中,被评为一类学校。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提升。
服务地方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特别是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和发展方面,立足焦作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极开展覃怀文化、太极拳等方面的研究。学校被表彰为河南省教科研先进单位,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被省科协命名为先进科普教育基地,被市科协表彰为先进科普单位。近年来,学校加大对焦作地区特色文化的考察和研究力度,积极推进焦作民间音乐艺术、焦作历史、太极拳文化、竹林七贤文化、韩愈文化等研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编辑、编写了《覃怀文化研究论文集》和《焦作历史文化概论》,完成《文化焦作》、《中原文化记忆》(焦作卷)的撰稿工作。关于覃怀文化的研究受到国内多家媒体关注,吸引美国、日本等国外学人前来交流。学校有多位教授被有关部门聘为教育顾问、文化顾问、法律顾问等,为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学校被确定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基地、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基地及研究基地。
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围绕发展主题,突出质量主线,坚持以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做强专科教育,扩大本科教育,扩大规模和加强内涵建设相统一,育人、科研、服务相协调,强化办学特色,培育办学优势,全面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把学校建设成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教师教育与非教师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协调发展,学科建设方向明确、成效显著,专业建设基础扎实、优势突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校园设施完善、环境优雅、文明和谐,开放程度显著提高,社会职能显著增强,核心竞争力显现,特色鲜明的教学型普通本科院校。学校规划将占地1240亩以上,全日制在校生12000人左右,其中本科生3200人左右;教职工820人左右,其中专任教师670人以上。
本版图片均由焦作师专党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