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45版:红色征程 上一版3  4下一版
历史影像
人民胜利渠:万里黄河上的璀璨明珠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1年7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民胜利渠:万里黄河上的璀璨明珠

  这是当年毛主席摇过的启闭机。 本报记者 张 冬 摄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董柏生 张 冬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变害河为利河”,探索黄河中下游引水灌溉之路,开发利用黄河水沙资源,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黄河中下游北岸,今武陟县嘉应观乡秦厂大坝上建闸引水,建设新中国第一个大型引黄灌区工程。该工程1951年3月开工建设,1952年3月第一期工程建成,同年4月举行开闸放水典礼。

  人民胜利渠灌区的建成,揭开了开发利用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的序幕,结束了“黄河百害,唯富一(河)套”的历史,标志着人民群众和治黄事业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因此,人们给她取了一个英雄的名字——人民胜利渠。

  走进渠首

  6月19日,记者带着满怀的崇敬,来到位于武陟县嘉应观乡秦厂大坝的人民胜利渠渠首,在人民胜利渠渠首分局办公室主任李长来和工程灌溉科科长岳涛的陪同下,感知了这条造福一方的且为黄河增色的人工河。

  满目翠绿间,一座红色的苏式建筑映入记者的眼帘,“这里就是当年毛主席视察黄河的休息室,也是当时修渠的指挥部。现在是毛主席和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黄河的展览室,以前也叫过红太阳展览馆。”李长来向记者介绍。

  走进展览室,一幅汉白玉雕塑的毛主席塑像格外引人注目,塑像背后是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这里就是当年毛主席视察黄河的休息室。”跟着李长来,记者来到一间仅有五六平方米的小套间,套间里,一张老式的桌子,两张老式的座椅,其中一个用红绸布覆盖着。桌子上摆放着一个茶壶两个茶杯,迎面墙上挂着一幅毛主席当年视察黄河的照片。

  “毛主席当年视察人民胜利渠摇过的启闭机就放在隔壁。”岳涛领着记者穿过毛主席的休息室,来到休息室隔壁的一个小房间里,“这就是当年毛主席摇过的启闭机,现在存放在这里。当时机械化程度低,起闸放闸全靠人手摇。”

  史料记载,1952年10月31日,毛泽东主席由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公安部长罗瑞卿等陪同,乘专列经郑州、邙山过黄河铁路桥到詹店车站,坐车直奔人民胜利渠渠首闸。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这是当天早晨5点多钟毛主席视察人民胜利渠时,向登车给他送行的当时的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和河南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嘱咐的一句话。

  “人民胜利渠。这个名字好,我今天就是来看这条‘小黄河’人民胜利渠的。”当日10点多钟,毛主席来到人民胜利渠渠首,向来迎接他的原平原省委书记潘复生、省政府主席晃哲甫、省军区司令员刘致远说。

  在休息室,当时的黄委会副主任赵明甫、渠首闸管理主任乔登宝等同志汇报了施工建设等情况后,陪主席一起来到黄河大坝上。毛主席问怎样开闸,乔登宝说:“现在农村没有电,也没有机器,是用人力摇开闸门。”毛主席说:“好,那咱们大家一齐用力把它摇开吧。”各位领导一齐努力很快将大闸摇开了,驯服的黄河水在闸下滚滚流过。毛主席点燃了一支香烟,看着即将灌入农田的黄河水,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满怀深情地说:“要是沿黄每个县都建一座引黄灌溉闸就好了!” 毛主席还风趣地说:“渠道灌溉是阵地战,水井浇地是游击战。”主席回头看大闸启闭机都露天安放着,指示说:“要盖上房子,保护好。”

  “现在手摇的启闭机换成了手动、电动两用的,渠首闸上也建起了两层楼。”岳涛领着记者来到渠首处给记者介绍,人民胜利渠渠首自京广铁路黄河铁路桥上游北岸1.5公里的秦厂大坝上,为无坝自流引水。她南起黄河,北至卫河,控制总面积1486平方公里,可灌溉武陟、修武、新乡、获嘉、原阳、延津及卫辉市、新乡市郊区等8个县(市)148.84万亩耕地,并承担新乡市城市用水的任务。

  备受关注之渠

  人民胜利渠开灌以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继毛主席视察黄河和人民胜利渠之后,1999年6月20日,江泽民总书记来到人民胜利渠渠首闸考察,并亲手摇开渠首闸,题字留念。

  1997年4月2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原水利部部长钱正英到人民胜利渠灌区调研,考察了人民胜利渠灌区工程,询问灌溉管理情况,指出灌区改革、技术改造的方向。

  水利部、河南省有关领导也多次到灌区考察和指导工作,外国领导和有关专家也多次到灌区参观考察,兄弟灌区也经常到人民胜利渠参观学习,交流经验

  堪称英雄之渠

  资料显示,从1952年开灌至今,人民胜利渠向农业及生态环境供水340多亿立方米,为新乡市城市供水10多亿立方米。1973年至1986年,向天津市送水11亿立方米,缓解了天津市用水困难。向补源区送水60多亿立方米,解决了卫辉市、淇县、浚县、滑县60万亩土地的抗旱用水,尤其是为延津、滑县的地下水位回升起到了极大作用。调剂卫河用水60多亿立方米,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开发卫河航运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水资源紧缺的今天,人民胜利渠已经是豫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命脉。

  人民胜利渠灌区开灌前,我国社会经济处于十分贫穷落后的状态,旱涝灾害不断,盐碱、沙荒随处可见。开灌后,旱、涝、碱、淤综合治理,昔日低洼荒凉的盐碱地变成了高产稳产田,粮食、棉花产量分别达到了开灌前的10.7倍和5倍。改革开放以来,以原阳为中心的水稻种植基地逐渐形成,豫北的黄土地生产出在全国具有驰名品牌效应的优质大米。近60年来,粗略估算,人民胜利渠共创造工农业效益360多亿元,为灌区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卓越贡献。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