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北产业集聚区位于沁阳市西北部,距市区15公里,成立于2005年8月,规划面积15.8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8.2平方公里。
近年来,沁阳市围绕“创建全省一流产业集聚区,打造全国知名产业集群,培育超百亿企业群体”的目标,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作、高质量管理,建立了集聚、积累的发展机制,冲破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制约和瓶颈,激发了自身发展的动力和活力。2010年,沁北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7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30亿元,同比增长32.2%;实现税收3.7亿元,同比增长30.8%;安置就业人数突破3万人。今年1~5月份,该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完成2.3亿元,占集聚区投资完成额的10.5%;项目投资完成19.7亿元,占集聚区投资完成额的89.5%。集聚区在建项目7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2个,新开工投资亿元以上项目4个。截至目前,集聚区入驻企业(单位)已达451家,安置就业人数3.2万人。该集聚区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增长极,在全省180家重点产业集聚区中位居前列,先后荣获河南省首批对外开放产业集聚区、先进产业集聚区、示范典型产业集聚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十强产业集聚区等称号。
集聚资源 科学规划
沁北产业集聚区一是科学合理规划。专门聘请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等专业机构编制完成了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空间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建设了昊华氯碱、尚宇三氯氢硅、龙升钙业、金隅水泥以及沁澳铝板带、广东兴发铝型材、星博轮毂等一批与氯碱和铝工业相关联的链上项目,促进了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不断完善。目前,集聚区已形成有色金属及其加工、能源化工两大主导产业,铝工业、氯碱化工、煤化工、玻璃钢、风电、高新技术六大产业园区初具雏形。计划到2012年,集聚区累计完成投资23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税收18亿元。二是汇聚优势资源。将各种优势资源打包注入集聚区。开工建设了逍遥、八一水库改造工程,加之太行山天然汇水盆地,地下水丰富,可为企业生产提供充足水源。2010年,引进投资25亿元的晋煤集团煤化工项目,年可生产工业用燃气5亿立方米,投资1.1亿元的燃气管网工程也正在加紧建设,可为企业提供充足燃气。与中电投合作建设的2×100万千瓦机组项目已经完成前期相关手续,投资1.47亿元的22万伏输变电工程也在快速推进,集聚区内已建成2座电厂和6座变电站,可谓电网坚强、电力充足。成功引进山西煤炭销售总公司投资建设的兰煜煤炭物流基地项目,一期储运能力达500万吨,项目建成后,集聚区将成为豫北的“大煤仓”。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开工建设投资10亿元的八大基础工程,即投资6000万元完成焦克路大修改造,投资7000万元新修道路10公里,集聚区道路总长达到60公里。投资6500万元修建第二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目前已建成投运。天庆公司投资1.1亿元的燃气管网工程正在规划设计,“端氏-晋城-博爱”煤层气管道工程已完成敷设,投资8612万元的地表水供水工程正在建设。投资1100万元建设的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综合办公楼及沁北消防站已建成。规划投资9000万元的三个下穿式公铁立交桥项目已通过审批,具备开工条件。这些基础项目的建设投运,有效解决了集聚区内道路、污水处理、燃气管网、供水、用地等问题。
集聚要素 着眼长远
沁北产业集聚区在资金保障方面,以沁阳市投资集团为依托,重组沁北建设投资公司、沁阳山水水务公司,构建了投融资平台,仅2010年为企业融资达到8亿元。在用地保障方面,近年来共依法收回、重新处置闲置、低效土地1200亩,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达不到土地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等节约用地指标的企业实施“腾龙换鸟”;对云台、秦庄、四地洼三个村实施整体搬迁,新增建设用地8000亩以上。同时,与郑州铁路局联系,高标准规划了三座下穿式公铁立交桥,使集聚区南北贯通,向纵深发展。在人才引进方面,吸引更多的高层次、紧缺性人才进区创业、工作。比如,对重点行业领军人才来沁创业的,集聚区提供不低于1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不低于100平方米的工作场所、不低于500万元的创业担保,吸引了工程院院士、业内著名专家等一批高层次人才。未来5年内,将引进10~15名行业领军人才来集聚区创业发展。在技术创新方面,近年来引导企业累计研发投入6.7亿元,获得发明专利56项,建成国家级研发中心1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正在申报认定的企业3家。永威安防公司被授予中国名优防火装饰板研发(生产)中心称号,思可达新能源公司荣获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德海源诚公司被河南省发改委等部门认定为第十三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铝电解试验厂作为我国唯一集科研、生产于一体的科研基地,先后完成300KA铝电解大型预焙槽成套技术开发、提高铝电解槽寿命综合技术研究等20余项科研课题,获得科研成果5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
集聚优势 招大引强
沁北产业集聚区一是围绕主导产业上项目。依托能源化工、有色金属及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条,作好产业配套,将其分解成若干个上、中、下游项目,主动对接中国化工集团、中电投、晋煤集团、山西兰花集团、北京金隅集团等20余家国内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一批重大战略项目。目前,集聚区内有色金属及加工产业实现了“铝(铝冶炼)—电(发电)—热(集中供热)—深加工”生态产业链循环发展;化工产业按照原盐—烧碱—氯气—PVC—管材—PVDC薄膜的方向,大力发展氯碱化工及下游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2010年,两大主导产业分别实现销售80亿元、120亿元和税收1.4亿元、1.9亿元。二是围绕优势产业上项目。谋划包装100个高成长性、高科技项目,专门拿出1000万元用于项目科研、环评、论证等前期工作。目前,风电叶片项目、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已在集聚区建成投产,三氯氢硅—多晶硅—切片—蓄电池—光伏发电的太阳能等高新产业链条正在形成。三是围绕循环发展上项目。氯碱化工以昊华公司生产的氯气、氢气等引进了投资4亿元的氯氢工业园项目,计划三年实现产值20亿元、税收1亿元。北京金隅、龙升钙业利用昊华公司工业废品电石渣开发年产100万吨水泥、80万吨干粉砂浆胶凝剂和钙化物等项目,进一步完善集聚区废物交换利用系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以神火集团生产的铝锭引进全国铝深加工10强企业第一名广东兴发,建设高档铝型材、幕墙门窗项目。产业链条的逐步完善,实现了区内资源的优化配置、集约利用、闭路循环和有效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