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是1985年春节前几天,市邮电大楼的大钟正式敲响报时。”家住新华街附近的市民王伟才对记者说,“那时我还在上初中,从此,钟声变成了我早起上学的闹铃。”
据了解,当年2月16日,焦作市邮电大楼大钟正式敲响报时。大钟由石英母钟、发声器、扩音器、配电箱组成,钟盘直径4米,时钟长1.6米,分针长2米,紫铜制成,总重160公斤左右,月走时误差不超过2秒。
同年7月9日,焦作大学成立,结束了焦作没有地方性全日制综合高等院校的历史。焦作大学党委副书记焦金雷告诉记者,当年省政府批准成立焦作大学是与1981年7月30日成立的焦作市职工大学一套机构。1990年8月,随着焦作广播电视大学的并入,焦作大学形成三校合一,职工、职业、电大教育三位一体的格局,成为焦作第一所地方性全日制综合高等学校,目前该校已经发展到13个学院、46个专业,教职工800余人,在校学生10000余人。
1985年,一些代表了焦作市标志性的建筑和公路纷纷动工和完工:3月13日,焦作市雕塑公园破土动工,该园总面积43.55亩,园内设置了11组雕像、湖池、假山及各种花草树木;4月22日,温县陈家沟体育馆落成;7月7日,河南省第一条最长最宽的高级公路——新(乡)济(源)公路焦作段水泥混凝土路面通车,全长8250米,宽15米;10月5日,焦作市建设路建成通车,该路全长6200米,宽50米,设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全路共安装路灯886盏,修隔离带花坛119个;11月17日,当年焦作的标志性建筑、焦作最高的楼房建筑——腾飞大厦奠基开工。
“‘剔骨猪肉,一斤一块三’,‘看中哪要哪,管您满意’。焦南平光农贸市场的个体屠宰户的喊声打破了我市猪肉供应多年来独家经营的局面,宣告个体生猪肉经营者正式进入市场。”这段文字记者摘自本报1985年4月16日刊发的一篇文章。1985年,我市取消粮、棉、油和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的统购派购,代之以合同收购,并逐步放开畜产品、水产品、水果、蔬菜的市场和价格,强化了农民的商品生产意识,密切了农业生产与市场的联系。家住焦南平光农贸市场附近的张合众老人说:“那一年,市场上开始出现了买蛋禽肉类、水果的小商贩,他们比国营店价格公道、质量也不错,人们纷纷去商贩那里买菜。”
1985年,我市对外经济贸易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1月22日,我市第一个外商投资企业——华豫企业有限公司成立,3月1日,我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成立,从此,外商陆续来我市投资,我市对外劳务输出分布亚、非、北美、欧洲等地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经济贸易为我市经济建设增添了巨大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