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93版:红色征程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南水北调精神唱响怀川大地
第五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1年7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水北调精神唱响怀川大地
—— 献给为南水北调总干渠征迁无私奉献的焦作儿女
作者:本报记者 杨仕智 石 坚
  南水北调建设现场。 本报记者 李英俊 摄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在中心城区,征迁人口近万人,拆迁房屋52.38万平方米,迁建20家企事业单位、199条市政管线;非中心城区涉及108个行政村(社区),征迁群众1.7万余人。征迁过程中,未出现一起强行拆迁,未出现一起行政诉讼,未出现一起拆迁安全事故,做到了和谐平稳征迁。

  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南水北调焦作段总干渠征迁安置中创造的奇迹,是“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情系群众、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众志成城、克难攻坚”南水北调焦作精神结出的硕果。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举世瞩目的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不久的将来就要建成通水。

  2009年7月10日,南水北调焦作中心城区段总干渠征迁第一阶段任务完成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河南省焦作市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征迁,确保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实施的做法很有特点,很有成效。”

  2010年1月7日,省委书记卢展工站在已拆除干净的南水北调总干渠施工现场,感慨地说:“这么大的工程量,这么大的工作量,没有发生大的群体性事件,这是很不容易的。这表现出一种精神状态,表现出全社会的一种合力。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重点工程,工程建设得怎么样,河南最关键;南水北调河南段建设得怎么样,焦作最关键。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继续把工作做好。”

  

  工程伟大 福泽人民

  

  我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穿越中心城区的城市,工程在焦作境内76.41公里,总占地3.51万亩,需拆迁房屋260.9万平方米,搬迁人口12786户4.55万人,搬迁企事业单位82家,涉及各种管线651条、桥梁63座。其中,总干渠焦作段66.44公里,城区段16.7公里(含解放区、山阳区、马村区),总干渠城区段占地面积4148.61亩,需征迁房屋134.79万平方米,搬迁人口5846户2.26万人,搬迁企事业单位66家,迁移各种管线373条。

  焦作中心城区段长度8.82公里,虽然只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的1.1%,但征迁人口占全省干线迁移人口总数的16.5%。我市中心城区段征迁工作任务之重由此可见一斑。

  在中心城区一次性迁移这么多人,拆迁这么多房屋,在焦作历史上是第一次,在中国的治水史上也无前例。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对我市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中心城区段建设将直接完成投资约46亿元,拉动建材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产值约140亿元,可以带动数千人就业。同时,绿化带等生态景观项目的建设实施,3年至5年内可拉动城市建设投资约200亿元,有助于我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南水北调工程还将为我市中心城区带来50多万平方米的水面,增加185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我市又多了一张镀金的城市名片。

  

  各方动员 形成合力

  

  截至去年10月,焦作城区段总干渠征迁任务圆满完成,100%完成了居民征迁,100%完成了工程用地移交,100%符合总干渠施工条件。在7个多月的时间内,征迁工作取得如此好的效果,受到方方面面的好评,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奇迹。

  记者深入采访发现,在焦作段征迁过程中,我市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征迁工作,创新征迁理念,转变征迁方式,破解征迁难题,实现了和谐征迁。

  我市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征迁的指导思想,建立起指挥有力、运转高效的组织机制,建立完善与工程配套的政策体系,实行阳光规范、亲情征迁的工作方法,建设让群众满意的安置工程,发扬干群一心、顾全大局的优良传统,确保了征迁工作顺利完成。

  在南水北调总干渠焦作段征迁过程中,各级领导始终给予关怀和支持,郭庚茂、刘满仓等省领导心系工程,亲临指导检查。王树山、刘正才等省南水北调办、省政府移民办的负责同志多次实地调研,及时解决工作难题,为征迁安置建设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业务支持。

  焦作中心城区段征迁工作启动伊始,市委就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和谐征迁,规范运作,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提出“四个确保”的工作目标和“十个百分之百”的工程建设要求。

  在专题研究南水北调工作的市委常委会议上,市委书记路国贤明确提出,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征迁,安排好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不仅要解决好群众的眼前利益,而且要考虑群众的长远利益,使群众成为工程建设的受益者。

  征迁工作开始后,市委副书记、市长孙立坤多次强调,广大征迁群众识大体、顾大局,为南水北调工程和城市建设作出了牺牲,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各项工作做细、做扎实,解决好征迁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

  面对城区段艰巨的征迁安置任务,我市迎难而上,鲜明地提出“四个确保”。

  

  完善政策 惠民利民

  

  我市坚持惠民利民的原则,建立完善与工程配套的政策体系。对省里制定的政策全面落实、不突不破;结合焦作城区段征迁实际情况,市政府出台了14个方面46项优惠政策,市指挥部共召开24次联席会议,研究决定了200余项关系征迁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内容涵盖就业再就业、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教育就学、社会救助、法律服务、征迁对象应征入伍等方面。在征迁政策的制定、完善、落实中,市委副书记王明德在联席会议上动情地说:“我们要把征迁群众当亲人,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尽最大力量保证征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能致富’。”

  为了征迁工作顺利、和谐推进,我市细化措施,实行阳光规范、亲情征迁的工作方法,坚持“八步走”,即入户动员、错漏登复核公示、临时过渡落实到户、签订协议、搬迁验收、银行存折放款、统一组织拆除清理、定期回访。实行“五公开”,即每家每户补偿款公开、人口与拆迁面积公开、安置房分配公开、特困对象照顾公开、提前搬迁奖励公开。“安置配套措施六落实”,即政策公开制度落实、承诺内容落实、统筹发展机制落实、领导包户制度落实、激励约束机制落实、人性化操作落实。

  搬出来了,如何安置?这是征迁群众最为关心的事情。对此,我市中心城区段规划建设了11个安置小区,在非中心城区段,建设了3个安置小区、9个农村居民点。

  

  干群同心 为国奉献

  

  焦作中心城区段征迁安置牵涉千家万户,情况复杂,矛盾繁多,被视为最苦、最累、最难的一项工作。在城区段总干渠征迁安置工作中,市、区3000多名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真心为群众解决难题、提供帮助,在签订协议、搬家、拆除、回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许多心血。

  征迁,就是广大群众为国家无私付出的过程,就是善良淳朴的怀川儿女为祖国分忧、为母亲奉献的过程。

  看着自己一砖一瓦盖起来的房屋,抚摸着亲手栽种的草木,征迁群众对故居依依难舍。但是,在国家利益面前,焦作市征迁群众发扬了舍小家、为大家、顾全大局的优良传统,在征迁协议上郑重签名,挥泪告别故居。可以说,焦作城区段征迁的过程,就是一个个善良淳朴的征迁群众为国家无私付出的动人故事,就是一首首广大征迁群众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之歌。

  冯素梅是山阳区新城街道墙南村最早的搬迁户。去年8月10日,她家提前搬到了过渡安置房里。冯素梅一家五口人,以前住在自家1990年建的小院内。当她家准备返修重盖新房时,正好碰上规划的南水北调总干渠从她家房址经过,政府下达停建令。在这次征迁中,冯素梅不仅主动提前搬,还劝说其他群众早点搬:“我们背后有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没有后顾之忧。”

  解放区王褚街道新店村的王忠新一家去年6月中旬搬出后,全家住进了新发地市场。王忠新过渡安置家面积超过130平方米,是一大一小两间空房。窗外,就是新店村安置小区施工地。安置房施工过程中,王忠新一家没事就朝窗外观望,看自家的安置新房建成什么样了,盘算着何时能住进楼房。他说:“不久后就能领到新房的钥匙,我们一家就能住进新房了。”

  正是无数像冯素梅、王忠新一样心系国家、甘愿奉献的群众,支持了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保证了一泓清水送往京津。

  在焦作市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图纸上,城区段总干渠由南北向转为东西向的拐角内,我市将规划建设南水北调纪念馆,让受益的人们和子孙后代永远铭记那些为世纪工程作出牺牲的干部群众。

  我市人民付出巨大努力、作出巨大牺牲,为国家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历史不会忘记焦作人民的顾全大局和可贵付出,南水北调中线世纪工程,无疑将永远镌刻下这一精神丰碑。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