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的赵哲是一名在我市从业5年的法律工作者,也是一个美剧迷,最爱的是犯罪和律政题材。赵哲的专业背景并非法律,他把业余看美剧当做既娱乐身心又扩大职业视野的一个手段。
美剧看得多了,总有厌倦的时候。赵哲最近发现几大视频提供网站里国外名校公开课的视频逐渐丰富起来。他百无聊赖地随机点开了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的《公正》课,没想到却有了意外收获。赵哲笑言,“以后,我恐怕要从美剧迷变身为国外名校公开课的铁杆粉丝了。”
从视频看,《公正》课上课地点位于一个可容纳成百上千人的圆形剧场,几乎座无虚席。什么是公正?我们该如何选择公正?桑德尔没有给这些抽象的问题以抽象的答案,而是一开口便引入了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同学们选择如何行为并给予解释、辩论。比如为了挽救5个人的性命,是否可以以牺牲一个人的性命为代价?门外杀手敲门找寻躲在你家里的朋友,你该撒谎挽救你的朋友,还是应该遵循“绝对的道德”不撒谎,或者是说一个能够误导杀手的“实话”?
在和同学们的交流、探讨和互动中,桑德尔又自然穿插引入了亚里士多德、康德、密尔、洛克等大家们,对这些细小入微的现实问题的答案和看法,并同时列出了他们的课外必读书目。
值得注意的是,桑德尔的每一次提问,都几乎无一例外地会询问学生的名字,并复述学生的观点。而在课程的结束,你会发现桑德尔留下的是一连串的大大的问号。
《公正》课引发了赵哲对于“公正”这个话题的疑问和反思,原来它并非抽象的政治哲学或伦理道德,而是每个人每天都会面临的选择问题,虽然它可能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
赵哲本科毕业于省内一所重点大学,桑德尔的课让他觉得4年的大学课堂生涯有点遗憾。浏览一些网评会看到,不仅是赵哲,国内重点高校的学子也会因看了网上的国外名校公开课后而优越感顿无。
网络上字幕中文化的国外名校公开课的类型和数量呈不断增长趋势,人文、社科、天文、地理、音乐、历史……大多以美国的名校为主。翻译字幕的志愿者小组多和赵哲一样,曾经“沉迷”于美剧。赵哲感叹,“看来互联网络不仅带来了娱乐全球化,也带来了学习全球化。”
比较后不难发现,从国外名校公开课中将会收获更多的是学习的兴趣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而非抽象问题的抽象答案。后者只能够应付考试甚至局限人的思维,而前者却对以后的人生道路大有裨益。抛开考试和学历,单纯从学习的目的出发,国外名校公开课网络受追捧不足为怪。
无论对于赵哲这样的职业人充电,还是国内的学生学习来说,国外名校公开课在网络的传播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自学平台。国内高校似乎也感受到了国外名校公开课的网络传播带来的冲击和压力,浙大、复旦等高校于最近也开始试水网络公开课。而将来国内高校公开课能否PK过国外名校,则完全取决于受众的喜爱程度。这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选择。
“如桑德尔所言,他所理解的好社会,是让人们最大限度地‘绽放’,帮助人们实现最大潜能的社会。好的教育亦如此。”赵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