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作为大学学习成果的总结,体现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近年来,抄袭拼凑、枪手代写、答辩走过场等问题导致毕业论文粗制滥造、质量低下、浪费惊人,甚至危害了我国的学术道德。
毕业论文乱象丛生的症结何在?如何防止学术不端、保证学术诚信?许多师生和专家学者呼吁,应加快毕业论文改革,创新形式,让毕业论文回归其初衷。
就业为重,毕业论文退居其次
在采访中,许多同学坦言自己的毕业论文存在抄袭。他们也表示无奈,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他们无暇顾及毕业论文。
求职和写论文主要集中在大学最后一年。有的毕业生奔波于各种招聘会,有的则准备考研、考公务员、参加实习,两者难以兼顾。许多学生专心找工作,直到论文提交的前几个星期才开始写。在就业高压之下,许多学生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写论文,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毕业论文的抄袭、剽窃、拼凑现象普遍存在。
导师不重视,答辩走过场
目前,毕业论文普遍实行“导师制”,由指定老师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但是一个导师往往要指导多名学生,指导好坏也没有纳入教师考核之中,而导师自己的科研、教学任务又十分繁重,因此不少导师对于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并不重视,仅仅是学生初稿写完后给一些修改意见。
论文答辩是对毕业论文质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审查,学生只有通过答辩才能获得学位证和毕业证。而多数高校都将就业率作为衡量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为了让学生顺利毕业提高就业率,学校对于毕业论文答辩也没严格要求,答辩往往成了走过场。
是存?是废?毕业论文制度如何改
目前,不少高校为防止学生抄袭,引入论文防抄袭软件,检测论文中的重复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学生在应对软件检测上可谓“魔高一丈,道高一尺”。不少学生通过网上购买软件事先检测后再修改,或者调整字句、换种说法就能“躲过一劫”。
有学者甚至提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主要是掌握知识,不具备学术研究能力,没有写作论文的必要。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李静教授认为,论文写作是对学生研究能力、知识结构、思维过程一次很好的锻炼,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如果连论文都不写,会使本就不高的教育质量更“水”。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开始尝试毕业形式改革,以实习报告、研究成果等来代替毕业论文,但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