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柏生 王春芳
6月25日,周六。
吃了早饭,家住解放区焦西街道的电建社区副主任、48岁的刘欣仁便像往常一样,到社区的“红色茶吧”去“值日”。
不到8时,已经有10多名党员和居民来了,大家有的看着书报,有的品着香茶,还有的在交谈着,不足20平方米的“红色茶吧”显得其乐融融,温馨和谐。
“老伙计们都早啊!”一边和大家打招呼,刘欣仁一边从柜子里拿出“红色茶吧”活动记录本给大家说,“今天我值日,今年七一是建党90周年的日子,社区党支部决定今天去慰问社区的困难党员,谁有兴趣咱们一块去看看?”
一听说去慰问困难党员,大家的积极性都特别高。8时30分,大家和社区党支部书记郭小粉一道,带着慰问金,米、面、油、绿豆等生活用品,看望慰问卧病在床的周喜来等7名困难党员。回来之后,刘欣仁又认真地在“红色茶吧”活动记录本上记下了当天的活动情况。
在那本“红色茶吧”活动记录本上,记者注意到这样一些记录,有邀请茶道专家到茶吧讲茶艺、品茗茶的,有组织大家进行气排球对决赛的,有邀请86岁的剪纸艺人栗玉曾教群众剪纸的,有组织开展党员茶吧坐诊系列活动的,还有邀请美容专家为辖区育龄妇女讲塑身保养课的,内容十分丰富。“这只是我们茶吧开展活动的一个方面。”郭小粉告诉记者,“我们茶吧的各种活动都有记录,丰富着呢。”
记者注意到,小小的茶吧里,书柜、报夹、茶具、各种茶叶、饮水机、电脑、扑克、象棋应有尽有,西面的墙壁上还张贴着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一些大事的图片文字资料,整个茶吧给人的感觉就是香气四溢、和谐温馨。
在茶吧的一个书柜里,记者注意到有好几个红皮记录本,有党员公开承诺书,有走访记录、“红色茶吧”议事记录,还有红色留言本、茶吧红色故事、红色温情。在那本红色留言本上,电建西院7-1-203居民岳维英写道:我是一名退休教师,在学校教美术,像我这样的老党员社区还有很多,希望能发挥自身的特长,请社区给我们提供场所。在茶吧红色故事本上,记录着最贴心的党员刘欣仁、37岁的大妈张保红、最感动的一面锦旗等故事,而红色温情本上则记录着去年8月24日是“红色茶吧”捐助日,党员代表将捐助的2000元钱送给了特困老人梁士秋。在“红色茶吧”入门一侧的“红色感言”里,党员曹月山和吴世先建议茶吧配备痰盂,在茶吧里贴上禁烟标志。
“这个茶吧是俺解放区焦西街道电建社区里的一面红旗。”郭小粉自豪地告诉记者。
郭小粉说,电建社区是单位型社区,1400多户2900多人,居民多为河南省火电二公司离退休职工及其家属,辖区70%为60岁以上老人,仅退休党员就有240多名。多年来,该社区的办公用房仅有一间,组织活动少,党员们只有缴党费时才来社区。
经过多方协调,去年8月份,河南省火电二公司为社区解决了9间办公用房。郭小粉在征求党员和居民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红色茶吧”正常“营业”。
“这些茶具、茶叶、纯净水等都是公司免费提供的。”郭小粉说。茶吧开业后,每周由社区党支部书记牵头,党员同志轮流负责组织社区居民开展茶文化活动。75岁的居民李耀帮在茶吧的“红色感言”里写道:“喝上一杯茶,说句心里话,你我同做主,主意大家拿,有事找党员,茶吧就是家。”
“茶吧全天候‘营业’后,大家对社区的认可度提高了,有事没事都会到社区来聊聊,同时社区里居民之间的关系也融洽多了。”郭小粉说。4号楼一楼西户62岁的王秀莲是一个租住户,儿子劳教,女儿出嫁,老伴去世,生活艰难。一次,王秀莲的邻居在茶吧闲聊时提到了她的情况,当天值日的郭小粉将她的情况写在了议事记录本上。随后,她和社区的工作人员跑了三天,终于为王秀莲申请到了廉租房和廉租补贴,茶吧红色故事记录本里“最感动的一面锦旗”讲述的就是这个故事。
如今,电建社区的“红色茶吧”已经成为党员学习、议事、反映居民民生、寻求社区帮助的多功能活动室,也是社区党员和居民的“和谐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