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②)为了强化抗旱水源调度,最大限度发挥水利工程灌溉效益,市水利局及时派出4个抗旱督导组,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制订水源调度方案,加强灌溉技术指导。各县市区及早制订抗旱工作行动方案,各灌区及时制订灌溉用水计划。在用水调度上,全市将井、渠、河、库联合调度,统筹协调,合理安排,最大限度地保障抗旱用水。市广利灌区农历大年三十至农历正月初四利用灌溉间隙期,组织力量为下游温县送水补源146万立方米;农历正月初五开始组织对灌区范围内的沁阳市柏香镇小麦进行灌溉。市引沁灌区春节期间引水对孟州市岭区进行灌溉和灌库。修武县对在大沙河、蒋沟、新河上的水闸统一调度,充分利用过境水抗旱浇麦。全市通过优化调度,多引、多提、多蓄2700万立方米水,扩大灌溉面积30余万亩。
从去年冬到今年2月底,全市投入抗旱资金5200万元,共动员劳力520万人次,投入抗旱机电井4.2万眼、机动抗旱设备9000台套,全市小麦普浇1遍水,浇2遍水的小麦达到70%,部分地区还浇了第三遍水,出现了天旱地不旱、小麦长势喜人的景象。全市一类苗面积221.7万亩,占麦播面积的80.6%;二类苗面积38.9万亩,占麦播面积的14.1%。一、二类苗比例高出去年4.5个百分点。
我市在一手抓抗旱的同时,一手抓抗旱应急灌溉工程建设。该工程涉及我市发改、财政、水利、国土资源四个部门。这些灌溉工程项目中,有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有农资综合补贴、中低产田改造和现代农业项目,有水利部门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河库灌区水毁工程修复、引黄灌区清淤工程、山丘区临时性饮水困难和抗旱服务队应急能力建设等项目,有土地整理项目。其中,我市2010年抗旱应急灌溉工程项目有7个, 2011年抗旱应急灌溉工程项目有9个,其项目之多、投资之大、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
这场抗旱应急灌溉工程的攻坚战迅速在“四大战线”全面铺开。由我市发改部门承担的“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总投资高达5500万元,涉及6县市13个乡镇83个行政村,工程规划建设面积11万亩。由我市财政部门承担的农资综合补贴、中低产田改造和现代农业项目,总投资1.08亿元。由市水利局承担的抗旱应急灌溉工程,总投资超过了1.4亿元。由市土地资源部门承担的土地整理项目,总投资9550多万元。
决战在3月,到当月底,“四大战线”捷报频传。2010年,我市抗旱应急灌溉工程7个在建项目全部完成。2011年,9个抗旱应急灌溉工程项目完成了7个,共新打机井4821眼,维修机井1193眼,敷设地埋管道170.59万米,开挖疏浚沟渠24.76万米,衬砌渠道24.02万米,修建灌溉渠(管)道56万米,整修机耕道路和生产路8.56万米,维修建设桥、闸和隧洞等各类建筑物1381座。
新建的应急水源工程、抗旱应急灌溉工程在今年的小麦后期抗旱中发挥了明显的浇灌作用,为小麦高产、丰收起了关键性作用。在抗旱最紧要的关头,日最高投入机电井2.19万眼、泵站36处、机动抗旱设备9000台套进行抗旱浇麦。温县动用机井12560眼次,浇地54.125万亩次,投入抗旱资金589万元,全县31.5万亩小麦长势良好。孟州市在抗旱活动中,投入抗旱人数2万余人,动用机电井5000眼、泵站14处,投入抗旱资金564万元。修武县投入资金286万元,投入抗旱人数8000人,动用机电井4000眼,抗旱浇地18.6万亩。
抗旱应急灌溉工程的建成,使渠系利用率提高20%,全市共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69.17万亩,年节水3317万立方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在抗旱服务队应急能力建设上,我市专门成立了6支抗旱服务队,为其购置拉水车13辆、打井洗井设备25台套、移动灌溉设备313台套、移动喷滴灌节水设备375台套、输水软管15万米、简易净水设备1台,增强了抗旱服务队的应急抗旱能力。
今年三夏结束后,许多干部群众深有感触地说,没有水利的支撑和保障,就没有我市夏粮的“八连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