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936年,日寇侵华气焰日炽,而国内的抗日热潮也日益高涨。
这一年,焦作扶轮学校在校学生已近500人。年初,学校率先在焦作秘密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后改为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对组织青年教师和学生参加抗日救亡斗争起到了积极作用。解放后“成都军区军级干部阎继全、原中共央青工部副部长范永太就是当年扶轮小学的学生和老师,都是上世纪30年代参加民先队投入革命的。(《焦作市解放区教育志》)”
焦作著名革命烈士崔清文少年时也是扶轮学校的学生,他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就加入焦作扶轮小学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后参加道清游击队,历任班长、排长等职,1945年8月11日被日寇残酷杀害,牺牲时年仅32岁。
全国抗日统一战线建立后,到1937年5月,焦作扶轮小学中共地下党发展了范文山、薛碧山、刘云生等一批新党员。7月,抗战爆发,韩秩吾主持的焦作扶轮小学成为公开宣传抗日救亡的阵地,学校改上战时课,设政治常识、统一战线、游击战等课程。学校党组织翻印了鲁迅的杂文《“友邦惊诧”论》和宣传抗日的《安阳小学生周刊》,在焦作广为散发。同时,学校还组织了宣传队,深入街道、农村进行演讲,唱救亡歌曲,表演话剧,唤醒广大民众,播撒抗日的种子。该校教史地兼音乐的王瑞云老师在师生中间教唱《义勇军进行曲》和《大刀进行曲》;教师地下党员杨星五,带着学生每到一个地方就演唱《流亡三部曲》,情真意切,催人泪下。同时,扶轮小学共产党员杨乃峰联系南厂(铁路机车工厂)和博爱七方一带的共产党员,在抗日形势紧迫之时,于12月成立了以南厂工人为主的铁工队,并吸收七方进步农民参加,议论形势,宣传抗日。
这一年中,中共豫北特委委员程明升,接受朱瑞(中共高干,受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委派,任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政训处上校主任秘书后又任第十八集团军住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联络处主任)的指示,与韩秩吾讨论时政,共商焦作抗日大计。韩秩吾在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了较深的理解后,积极配合党的活动,宣传抗日救国,数次南下许昌,动员一些平津流亡学生到焦作工作。10月,“中共焦作地方工作委员会”(简称焦作工委)在焦作扶轮小学成立,张方来(解放后,长期担任焦作市副市长)任书记,王方林任组织部长。同期,“中共豫北特委”也在焦作扶轮小学成立,成为中共晋冀鲁豫省工委的所在地,也是中共在焦作培训干部的场所。韩秩吾还利用自己在地方上的影响,帮助程明升与国民党修武县党部、县政府取得联系,成立了修武县战地动员委员会,推动了全县抗日运动的发展。
焦作扶轮学校共产党员、语文教员姚步霄受党组织委派,这一时期回到原籍河南浚县淇门任淇门小学校长,在家乡积极开展抗日活动。他先后担任过高陵县民主政府副县长、冀鲁豫四分区战勤指挥部副司令员、濮阳专署干部学校副校长,解放后被调到河南省水利厅,任水利专科学校副校长。 张伯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