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揭代孕利益链黑幕:
医生运作一次可赚9万元


陈女士展示另一代孕妈妈的短信内容。

深圳,一位28岁的代孕妈妈揭露代孕市场黑幕。
代孕妈妈揭黑幕:客户多数思想封建想求子 如果知道是女儿就会毁约
日前,一名已经怀胎九月的代孕妈妈主动向本报报料,披露客户中有官员,为了“传宗接代”违法求子,但协议会随时变卦。一旦客户通过医院B超提前获知胎儿为女孩时,要不压低佣金,要不“人间蒸发”。
她还说,最赚钱的是与代孕中介合作的医生,一次代孕,医生少则收3万元红包,多则收9万元。
文/本报记者林洪浩 图/本报记者杨勤
代孕心声
与陈女士对话之后的第三天,记者接到了她的电话,在电话中,她说在采访完的第二天她就住进了医院,并生下一男婴。记者没有问她有没有拿到更多的佣金,只是问她:“生下孩子连面都没见几眼就给了别人,不心痛吗?”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陈女士说:“开始时是有些心痛,但一想到如果这孩子是跟着自己,自己没有条件把他养好,这样反而害了他。他现在跟着条件好的父母,受到好的教育,这对他的人生来讲是一件好事。这样想着想着,自己就想开了。”
代孕妈妈陈女士
与代孕妈妈陈女士(化名)见面颇费周折,电话联系时她约记者到深圳福田区华强北见面,当记者在路上时,她突然又将见面地点改至深圳宝安区龙华镇……几经周折后,6月28日傍晚,记者终于在龙华镇牛栏前村见到了已经怀孕九个月的陈女士,多疑、紧张的陈女士在一再确定记者不会透露她的真实身份后,才开始慢慢敞开心扉,讲述她的经历。
三年半两次代孕
“我就是长得又漂亮,又有福相,所以客户都比较喜欢我这类型的。”
家乡在湖北的陈女士今年28岁,五官端庄,用她自己的说法是“我就是长得又漂亮,又有福相,所以客户都比较喜欢我这类型的。”2001年,陈女士只身来到深圳打工,在工厂干过、也在公司当过小职员,甚至还跟朋友一起合伙开小店卖衣服,直到有一天走进代孕这个地下行业。三年半来,她已代孕两次了。
“2007年底,与一位几年没见的女性朋友重新见面时,她看到我的境况很一般,就介绍我去做代孕。”陈女士说,2008年,她经中介介绍认识了一位宁波来的客户,才一次见面就确定了下来,后来经过人授的方式怀上孩子,到孩子生下来后,只在她身边待了几天就被抱走了,她也顺利拿到了12万佣金。
家人毫不知情
“家里人对我也没什么要求,只要我有钱寄回去就行。”
陈女士坦承,她选择代孕就是贪图舒服,来钱快。除了佣金外,每个月有人帮她租房子、给生活费,自己不用劳累干活。仅仅休息了不到一年,陈女士又替第二个客户怀上了孩子,到采访当天,她已经怀孕九个多月。
记者问:“你代孕两次,家里人都不知道?”“为什么会知道?现在的年轻人,一出来就是好几年,家里人怎么可能知道?而且像我这样,经常换手机卡,一般只能是我主动联系家里人,家里人对我也没什么要求,只要我有钱寄回去就行。如果你在外面打工一分钱都没赚到,回到老家反而会被人看不起。”陈女士说。
跟中介单线联系
“中介在珠三角一带的工厂和公司去物色,年纪在20岁~28岁之间,要求相貌姣好、身体健康,学历高一点更受欢迎。”
记者问:“除了你之外,你身边有朋友也做代孕妈妈吗?”
“多着呢。”陈女士说,她认识的好几个女孩子都干这一行,但由于她们都是跟代孕中介单线联系,所以能认识到的代孕妈妈并不多。
但陈女士强调:“这一行对那些赚不到什么钱,然后又是来自外地的年轻女孩子吸引力还是很大的。据我们平时聊天掌握到的信息,代孕中介一般在珠三角一带的工厂、公司去物色志愿者(行业将代孕妈妈称为‘志愿者’),年纪一般在20至28岁之间,要求是相貌姣好、身体健康,如果自身的学历高一点,比如是大专以上的话,会更受到客户的欢迎。”
陈女士说:“中介物色好一名对象之后,一般是通过朋友来做说服工作,然后通过一些真实成功的事例来打动志愿者。据我所知,志愿者第一次代孕时都相当紧张,但第一次成功之后,很多都会选择继续代孕,因为比起打工,还是来钱快。”
客户:不少人只为“追仔”
什么样的人有代孕的需求?陈女士说,客户大致有四类:第一类是夫妻,生育能力方面出现了问题,但又想要孩子的。第二类是受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一些客户身处体制内,工作上受到计生政策的约束,此前已经生过一个女儿,然后想要一个儿子,于是通过代孕来满足需求。特别有一些客户根本就不出面,直接通过中介来办理,中介对我们说,客户是某某处长或某某局长,不缺钱就缺个儿子传香火。”第三类是有钱人。“一些老板文化不高,老婆年纪大了,抱着多子多福的思想,找代孕想多生几个孩子来继续自己的事业,他们不在乎钱。”第四类是想包二奶或养情人,“这一类的客户人数不多。我认识的一个女的,刚入这一行,与客户见面之后,双方躲开了中介私底下再约会,最后被那男的弄大了肚子,而那男的却一走了之,境况很凄凉。”
毁约:女胎压价 男胎加钱
陈女士说,由于地下代孕这一行业游离于法律的边缘,志愿者与客户之间签订的协议得不到任何保障,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变卦,其中变数最大的就是生男生女的问题。
“很大一部分的客户想要的是儿子。所以一旦在医院提前照B超得知所怀的是女儿,客户往往会压价,比如原来说好14万元,他就说只给10万元,甚至更低。更恶劣的是还有的客户突然‘人间蒸发’。”
另外,也有的代孕妈妈会中途提价。“有些代孕妈妈得知自己怀上儿子,就会跟客户谈判,希望提高佣金,如果客户不肯,她就不会把儿子给他。我现在也有这样的想法,第一次代孕时我没经验,现在第二次我可不能这么笨了,毕竟我现在都28岁了,最多就再代孕一次,如果不趁这一次多赚点钱,太对不起自己了。”陈女士坦言。
暴利:医生“利市”可达9万元
在地下代孕这一条链条当中,利益如何分配呢?陈女士以自己的经历为例,2008年第一次代孕佣金12万元,此次代孕佣金14万元,除了佣金外,客户要给她租好房子,每月给2000元左右的生活费。
从陈女士那里,记者拿到了与她单线联系的代孕中介张小姐的手机,记者以代孕客户的身份与张小姐进行了联系。张小姐介绍,他们的客人大多都是熟人介绍。要与志愿者见面,客户要先交1500元的订金,如果不满意可以退,找到满意的志愿者后,三方都签订协议,怀上孩子后,志愿者的佣金客户将分10个月分期支付。
“医院的问题怎样解决?”“我们与广州、深圳的一些三甲医院的医生都有合作。代孕的方式有试管也有人授,客户可以自己选择,医院也会给一定的建议。给医生的红包是3万元,这笔钱由我们来收,之后转给医生,而孕妇产检、生孩子的医疗费用都由客户负担。”
不过,陈女士却认为,在这个链条当中,最为暴利的是医生,3万元的红包肯定是不够的,一般都要往上加,高的要给到9万元。其次是中介,他们一单就收取中介费3~5万元,基本上,客户从头到尾要搞定,起码要花30万左右。“而我们这些志愿者,怀胎十月最后只能拿到十来万。他们中介与医生轻轻松松地就把钱拿到了。”
白岩松称高考最公平
没高考将拼不过富二代
 |
白岩松与郑大学子畅谈青春与理想 |
理想不能天天想,天天想就没办法过眼前平常的日子。
房子太贵,买不起房,爱情价也更高了;做北漂的代价太高了,人际关系太难处了……很多年轻人觉得委屈和不幸。
不过,这些在白岩松看来,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痛苦、挣扎和奋斗。
昨天下午,央视“名嘴”白岩松为郑大3000名学生作了一场报告,报告的题目叫“青春:用理想和现实谈谈”。
现场
学生太多,转移演讲场地
昨天,这场报告原本定在郑大综合管理中心第一报告厅举行,下午3时30分开始。这个报告厅可容纳500人,之前有人担心坐不满。
不过,后来发现担心是多余的,上午11点半有学生就开始在门外等了,中午12点半报告厅已被挤得水泄不通。
面对如此火爆的场面,郑大临时决定更换场地,学生们来到了能容纳3000多人的校体育中心。
“弟弟妹妹们,你们为自己争取了听讲座的权利,但安全第一。我先当一下郑州大学(招生办)保卫处处长的角色,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白岩松一身休闲装扮,一出现就引来一片欢呼。
谈理想
天天想理想
就没法过眼前的日子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一点也逐渐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白岩松说,如果天天想着理想,你就会觉得现实和理想离得太远了。
如果你拥有一个清晰的理想,并把它藏在心里头,去努力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情。也许,一段时间过后,你一抬头会发现,哟,这不是哪个叫做理想的东西吗。“理想不能天天想,天天想各位就没办法过眼前平常的日子了。”白岩松说,理想是个好东西,有时也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谈青春
“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
现如今,很多年轻人感叹:房子太贵了,很多人买不起房子,爱情价更高了;想去北京做个北漂一族,代价太高了;人际关系太难处了,都不敢说“不”了。
现在的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这一代是最憋屈、最不幸的一代。不过,在白岩松看来,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代人都有自己的宿命、挣扎和奋斗。
季羡林去德国留学时赶上了二战爆发,在国外回不来,一待就是10年。季老说,早知一别再也回不到母亲怀抱,宁愿待在农村老家不出来。
白岩松说,这一代年轻人没什么可抱怨的,有互联网,他们可以将自己的委屈、想法表达出来,并引起社会的关注。青春就是很残酷,有很多第一次都在青春中产生,你要抉择和挣扎,不要因为每一代人都说青春好,你便产生幻觉,只有在回忆中的青春才会是美好的。
谈素质
最重要的素质不是才华是心理
在白岩松看来,诸多综合素质中,排第一位的不是才华,而是是否有一个强大的心脏。
离开校园,一路上可能会碰到很多打击,你是否还会站得住,笑得出来?
大学生要有强大的心脏,被生活一拳拳击到后,要有不倒的能力。没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生从校园里一路走出来,会特别困难。
白岩松告诫学生们,不靠谱的夸奖更容易毁人,它像鸦片一样,一定要保持警觉。他认为,一个成功的人需有一颗“强大的心脏”,一个强大的心脏对批评有耐受性,对表扬有警觉。
谈生活
生活的真相是平淡
从大学走出去的年轻人,有些到社会上发现,生活不像想象的那样。
生活的真相是什么?白岩松说,是平淡,每个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最应该接受的就是平淡。
有人说过,生活,5%是幸福,5%是痛苦,其余90%是平淡。
可就是,那5%的幸福,吸引着我们一路追逐。
一个聪明的人,是善于把那90%向幸福靠拢。
我想过最浪漫的事,就是陪你一起慢慢变老。礼花很漂亮,是因为一年偶尔放一回,要是天天放,有人会起诉的。
“人生跟自己的理想、事业、同伴、生命都是一场谈判,从来不会单方面的获胜。”白岩松说,因此大学生要学会双方妥协。
谈态度
最终的裁判是自己
不要活在别人的眼里
生活就像拳击手,人要学会被打而不倒。
“不怕失败才是成功的关键,但很多人都很难做到不怕输,而只有做到不怕输才可能得到成功。”白岩松说。
生活中,每个人都想赢,但很少人不怕输。事实上,只有不怕输的人,才有可能赢。因为他们想到最坏的结果,并且去做,往往便能成功。
在学校是如此,要敢于创新,敢于接受周围的不理解和嘲讽。人最终的裁判是自己,不要活在别人的眼睛里,总去讨别人欢心,这样完全没有必要。
对话
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1.现在的高考有很多毛病,比如说地区差异,你觉得将来的高考有没有可能实现全国一张卷?
白岩松:如果没有存在很多毛病的高考,我们可能没机会这样面对面对话。中国高考有万千毛病,但却是目前最公平的一种的方式。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将来,高考肯定要改革,但方向不是全国一张卷。可能会有让大家信任的自主招生,它公平公正,每年不止一次高考,也不再是一考定终生。
“未来的高考,肯定不是大一统,而是多元化的。”白岩松说。
2.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了“拼爹”现象,家里有背景有关系的学生,很容易进一些不错的单位,没关系没背景人,却难找工作。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白岩松:确实会存在这种情况,但那都是个别现象。
我相信,有能力会路路通。我刚来北京的时候,不认识一个人,那么多年,我没有因为职位变化给人送礼过。
再说了,你相信领导会招那些没有能力不会干活的人吗?
3.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
白岩松:《新华字典》。读书,是个寻找自己的地方,而不是去读别人,而对自己影响的书太多,自己无法去评说。
这就像一顿饭吃完,你只夸了咸盐,但是醋会失落的。
这个问题就像,你问我这辈子哪顿饭对我最重要。
因无人让位 老太公交上席地而坐

图片来源:大众网
(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开通后,四条隧道公交尤为火爆。乘坐公交车的人多了,不和谐现象也随之出现。7月5日,有网友就在论坛中讲述了自己乘车时的所见,一位七旬老太在拥挤的隧道1路车厢内无处可坐,竟坐到了地面上,旁边的年轻人却无动于衷。对此 ,让座问题再次引发网友热议,网友们认为,给老人让座是必须做的,但也希望老人能在非高峰期乘坐公交车。
网友爆料
没人让座,七旬老太席地而坐
7月5日,网友“独自凭栏”在论坛中讲述了自己乘坐隧道1路公交车时遇到的一幕。这位网友称 ,他本人在5日早晨7点半左右乘坐了隧道1路公交车 ,当时车上人非常多。此时这位网友看到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没有座位,只能坐在公交车的地面上,而老太太旁边坐着的乘客看上去则很年轻。
见到这一幕,这位网友拍了下来,通过帖子中的照片,记者看到,车厢内站着不少乘客,一位头发苍白的老太太出现在了照片的右下角,可以明显地看出老人并非坐在车座位上。
对此这位网友认为,给老年人让座是理所当然的,年轻人坐着却让老人坐在地面上,在道德层面上是说不过去的 。“市区内的公交车上,因为只坐一两站,很多人愿意给老人们让座,但是隧道公交这种至少要行驶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车 ,要不要让座就变得很纠结了。”
网友热议
路远一点,但该让座还是得让
该帖引发网友热议。很多网友谴责照片中不让座位的年轻人,认为他们很不对。“道德感何在?年轻人让个座位这么难吗?”“这么大年纪的老人,无论如何都应该给她让座,你们怎么能坐得住?”年轻的网友看到这一幕都会觉得坐不下去了,认为给老人让座是不需要理由的。
不过,也有部分网友认为,老人高峰期乘坐公交车,这个座位让出会有些不情愿。“老人大清早出来干什么?”一位网友留言道。还有网友认为,隧道公交最期客流量非常大,这其中老年人居多,车内的座位根本让不过来。
不过,这样的声音很快淹没在其他网友的否定声中。网友们认为,照片中的这位老人年龄确实很大,即便是为了看风景而与年轻人抢公交,也不应受如此待遇。
公交路队
近日老人多,最好避开高峰期
在网友们的热议中,有少部分网友认为,公交车司机应提醒乘客为老人让座。对此公交集团隧道路队的董书记表示:“每一辆公交车上都有报站器,这其中就包括为老弱病残孕让座的提示音。如果车厢内有老人,司机一般都会按提示器的。还有一些司机会提醒乘客让个座。最近几天乘坐隧道公交的市民非常多,也非常拥挤,要给所有特需乘客都让座确实有困难。”
董书记说,隧道1路全长三十多公里,不少市民不想站一路,因此也不会轻易放弃抢到的座位,而司机也无权让乘客让出座位,只能做到提醒,因此让座更多还是靠市民的自觉。“近期隧道公交压力非常大,在刚开线那天,我们在车站维乘都会引来市民的指责。4日开始我们增加了几十辆公交车来补充运力,为的就是方便市民乘车,但人太多,无法保证每个人都有座位。”
董书记表示,近期隧道公交的乘客中,老年乘客占据了很大的比例。面对这种现状,董书记认为,“老年乘客可以避开高峰期,最好是过一段时间,等市民体验隧道公交的热情消减之后再来乘车也不迟。”(半岛网-城市信报记者 纪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