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阳城 上一版3
画从何来:一种插图的几种可能
叩祝慈母米寿
天鹅湖畔说野王
寻  妻
宋耀辰传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7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鹅湖畔说野王

作者:●王保成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现在的沁阳城即历史上的野王城。沁阳,以前多是匆匆路过,这段时间我却在一个月内,两次专程从修武骑车到沁阳。沁阳是一个深深吸引我,并且很有味道的历史古城:这里有创建于隋代的天宁寺,不仅古建保存较好,碑碣林立,而且寺内的三圣塔是河南金代造塔中形体最大、保存状况最好、石刻艺术资料及塔铭题记最丰富的一座古塔。有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1341~1370)的北大寺,现存厦、殿、厅、堂与附属房屋80余间,孔雀蓝、绿、黄的琉璃瓦件,五彩重昂斗拱,拱眼壁饰以壁画,殿内梁、檩、柱、枋用材硕大,让这座历经数百年风雨的清真寺院,至今依然色彩缤纷,玲珑多姿,富丽堂皇,巍巍壮观,被誉为我国“伊斯兰古建筑精华之作”。乐圣朱载堉纪念馆本身就是明代郑藩的乐府旧址,早在2001年就与三圣塔、北大寺同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与这三处国保单位相比,天鹅湖不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人工湖。但沁阳的历史文化几乎无不与它有关,而且我对它特别有感觉,每次来这里,都会在这里徜徉流连它独有的风景和韵致。

  天鹅湖在老城东北隅,所以在古代有东湖之称。有人考证,天鹅湖应该是筑城取土挖成。其水为沁水,因为早在汉代就引沁水入城。有记载的是元朝至正年间“引济入怀”,济水从西门迤逦入城,经过利津、举仙、珠嘉、览胜四桥,汇为天鹅池,再经指方桥,形成东湖。天鹅湖是现代名称,为上世纪80年代所改。天鹅湖面积宽广,有280多亩大的水面。夏日行走在这里,但见湖岸杨柳依依,曲径通幽。湖水碧绿,近岸处芦苇丛生,鸟儿欢快地啁啾,就是从这芦苇荡中传出。一道浅堤,把天鹅湖分为南北两部分。北湖中一架虹桥飞卧,其下完全成了青莲的世界。正值初夏,莲叶田田,荷花乍绽,群鱼争游,野鸭嬉戏,毋须风送,已是阵阵荷香透入脑卤。

  天鹅湖不仅有旖旎的水园之美,更有古意悠悠的历史之美。在湖东北畔,断断续续有段长近500米的古城墙,中段立有保护碑,正刻“沁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野王古城”,背有野王古城的简介。野王古城,始建于西周,秦王政六年(前241年)为卫国都邑。北魏至清末,历为郡、州、路、府署地。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重修。明、清两代均有增筑。据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记载,城周长九里一百四十八步,高四丈,宽三丈三尺。护城河宽五丈,深二丈五尺。城墙外用砖砌,设四门楼,城墙上建角楼、炮台与垛隍。民国17年改四门额:东“朝曦”为“中山”,西“万成”为“自由”,南“朔南”为“平等”,北“拱极”为“共和”。现残存的城西北与东北角城墙为元代重筑。这段古城墙,已经严重侵蚀剥落,露出夯窝和版筑痕迹。其内面临湖,外面就是人家,有的人家甚至以古城为墙。不规则的古城墙上杂乱地生长着北方最常见的灌木和榆树,望之更生黍离之感。走在这段湖边的小路上,一边是如画美景,一边是沧桑历史,而它们竟然是这样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了。

  有了天鹅湖,野王古城在厚重的历史上平添了轻盈和雅致,正如沁阳有了李商隐和朱载堉两位辉耀群星的历史名人,让人无法不铭刻在心。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