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2月20日,日寇侵占焦作。2月底,中共豫北地区共产党领导人程明升和韩秩吾、杨乃峰、范文山、李秉才等人,带领扶轮小学的二十余名青年师生及一部分工农群众,在修武县磨石坡村扶轮学校校长韩秩吾家里召开会议,决定就地组织道清铁道游击队。参加游击队的主要是扶轮学校的教师与部分高年级学生,另外还有焦作南厂工人及博爱七方村部分枪会人员。游击队由程明升任政委,李秉才任队长,范文山任政治部主任。这支抗日武装的建立,点燃了道清铁路沿线武装抗日的烽火。
游击队建立之初驻扎在韩秩吾的家里,相当一部分费用由韩家支出。没有枪支弹药,韩秩吾就和同志们一起,拦截国民党军队的散兵游勇,用衣服和食物交换他们手中的武器。用这种方法,游击队曾弄到一挺机关枪。队伍成立后的一段时间,战士就住在韩家两层的土楼里,楼上朝西开有一个窗口,里面就架着那挺交换来的机关枪。这一时期,韩秩吾一家人都投身到了抗日斗争之中,连他的母亲也亲自为游击队站岗放哨。韩家后面的山坡高处,是他们家的打麦场,韩秩吾的母亲每天坐在场边,没有情况,老人就念这样的小曲儿:“板凳板凳摞摞,小孩儿你来坐坐······”一旦有情况,老人就会高声念唱起另一支小曲儿:“板凳板凳歪歪,小孩儿你快下来!”不久,焦作市党组织领导人张方来也带领一支以煤矿工人为主的抗日武装,加入了道清铁道游击队,从而使游击队的战斗力进一步加强。一次,道清铁道游击队与搜山的日军相遇,战士们迅速占领山头,击溃了这股日军,创造了焦作地方抗日武装首次击败日军的纪录。一段时期内,这支抗日武装活跃在道清铁路沿线,袭击日寇,打击汉奸;曾夜袭焦作,占据了东马市街(今新华街)。
从焦作扶轮学校走出来的革命师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小的贡献,有的甚至牺牲了生命。
少年时代在焦作扶轮学校读书的革命烈士崔清文,自幼就跟随他的父亲、焦作最早的共产党员崔长永参加革命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在焦作扶轮小学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26岁的崔清文进抗日军政大学太行第一分校学习,毕业后,任涉县县委书记,兼任银行经理和修武县工商局长。令人十分惋惜的是,就在抗战胜利的前四天,崔清文被日寇残酷杀害,他在被捕后受尽酷刑,英勇不屈,牺牲前顿足高呼革命口号。
1938年秋天,道清铁道游击队队长、原焦作扶轮小学体育教员、共产党员李秉才,率部转战修武县北部山区,在一个叫滴池岭的地方疟疾病发作,被国民党特务张善才派走狗王风暗杀,牺牲后就埋葬在滴池岭。这位最早在焦作抗日武装斗争中冲锋陷阵的英雄,牺牲时年仅30岁。
今天,我们更不能忘记的是,在抗日战争中,韩秩吾的家多次遭到破坏,家里数人是革命烈士,他刚出生不久的女儿被敌人活活拖死,但这一切,都没有动摇他的革命信念。1940年春天,韩秩吾被调到《新华日报》社担任总务科长。1942年5月,侵华日军凶残地对我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韩秩吾在转移途中不幸和敌人遭遇,壮烈牺牲。解放后,韩秩吾的挚友、河南省参事张润三先生曾为其赋诗立碑以示纪念:“抗战捐躯四十秋,缅怀先烈记寇仇;挽救国难树政权,开展游击建貔貅;广植桃李满天下,深留教泽遍焦修;清明扫祭墓何在,浩气长存永不休。”
张伯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