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处事圆滑、不讲原则、到处和稀泥的“老好人”,而且这种“老好人”往往能在评优、晋升等场合胜出。有人担心,“老好人”大量存在,导致没人愿意承担创新风险,很多实际问题难以解决。
近期,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3001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61.1%的人确认自己身边的“老好人”非常多或比较多,30.5%的人感觉一般,仅7.3%人的表示自己身边少有“老好人”。
89.3%的人在评优或选举时支持过“老好人”。60.6%的人认为“老好人”更容易成功,20.4%的人持反对意见。
“老好人”为什么更容易成功?调查中,受访者给出的三大原因是:不得罪人,不会树敌(71.5%);人际关系好,容易得到大家信任(61.0%);从不主动解决问题,很少犯大错误(55.6%)。
“老好人”大量存在会带来什么后果?调查中,排名前三的选项分别是:凡事和稀泥,实际问题难以解决(64.8%);让真正坚持原则的人吃亏(64.0%);没人愿意承担创新风险(61.0%)。其他后果还包括:阻碍规则的严格执行(49.8%)、隐瞒重大问题(38.8%)、让人际关系和谐(34.2%)、有利于团队合作(31.3%)等。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罗家德指出,“老好人”不一定有恶念,但是他们往往会让是非模糊了,原则不见了。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法律制度颓坏,礼治秩序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是尔虞我诈、拉党结派,社会信任受到彻底破坏。
想要杜绝“老好人”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关键是要在人才考核评价制度上下工夫,对人的评价制度应该做到均衡,既要有民主评议等主观性评价,又要有量化的考核标准,二者不可偏废。
一名参与调查的民意中国网网友留言说,解决“老好人”问题,既要靠国家的用人制度建设,也要靠我们每个人的把握与坚持。只有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敢于坚持原则,“老好人”才会真正失去生存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