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肩接踵的人流、流光溢彩的街景、大型的购物商店、正在动工及已落成的高楼大厦……如今,漫步在山阳区的老城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看到这样的场面。随着全市旅游业迅猛发展和中原经济区战略的实施,该区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与新城区城市形象日新月异一样,老城区也旧貌换新颜。
“近年来,山阳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发展和百姓需求为出发点,提出了‘新城区现代、老城区舒适’的城市发展新思路,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和市场经济规律,以大项目建设推动旧城区改造,补充完善商业、服务、办公、娱乐等城市功能,提高旧城区改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该区区委书记牛炎平说。
盘活闲置资产
提升城市品位
6月28日,总投资12亿元的山阳区东方红国际广场项目奠基。作为我市旧城区改造的示范典型,该项目是山阳区今年6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它的开工建设,揭开了该区旧城区华丽升级的新篇章。东方红国际广场项目是利用原焦作军分区、老电视楼和周边旧住宅院落,整合临近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东方宾馆、图书文博科技广场、碧海云天大酒店,打造集商业娱乐、商务办公、高档住宅于一体的高端城市综合体;利用焦作矿山机器股份有限公司闲置厂区引来的投资1.2亿元的丽景新天地项目与总投资25亿元、总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的上海宝龙城市广场项目,一个集景观商业步行街、五星级大酒店、五星级电影城和高档住宅、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的巨型城市综合体呼之欲出;原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区整体腾挪后新建的华景国际商住项目正在扫尾;原市棉织二厂厂址上博大世纪华庭建筑群正在“生长”;原硅酸盐水泥厂厂区里,中弘·名都城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目前,以购物、住宿、娱乐为主的老城商业中心正在崛起。
加大棚改力度
改善人居环境
以前,城市中心住宅难免给人这样的印象:房屋破损严重,通风、采光不好,楼龄大都已有几十年,经常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基础设施配套也不全,公共排水、供热、供气、消防等设施达不到规定标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了让辖区棚户区居民住上新房子、过上新生活,该区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分批实施东方红广场北巷和百间房街道贝格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其中,贝格棚户区改造项目位于百间房街道富康社区,改造区域面积317亩,是我市棚户区改造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在推进棚户区改造的进程中,该区区直各职能部门齐心协力、工作给力,并理顺好了各方关系,既保障了棚户区居民的利益,又提升了城市生活品质。
城乡不断融合
农民变身市民
越来越多的农民住上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从田间地头走进厂房车间,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这是该区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生动写照。按照“产城融合发展,建设产业生态良好、吸纳就业充分、人居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新区”的原则,焦作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既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平台,更对集聚区及周边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墙南、定和、通园等南水北调安置小区建设工程和投资1.6亿元的东城花园经济适用房项目,正在改善人们的安居环境。
该区区委副书记、区长郑秋红说:“只有全区上下花大力气抓招商引资、改造提升旧城面貌、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城市功能、有效配置公共资源、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才能让群众真正得实惠,才能为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更高端的平台支撑。
郭建文